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杜门却扫

杜门却扫

杜,阻塞。却扫,不扫。关闭大门,不再洒扫门径,迎接宾客。指不与外界接触。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小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公府两次征召,他仍不就,虽生于仕宦大家,却只以琴书为业,有绝世之心。年三十二夭亡,遐迩悼惜。于是四十五位学官上书道:“故处士李谧;十三岁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兼长历数之术,但只以拥书为乐,竟杜门却扫,弃家产而求书,经其审定的书四千卷有余。常常隆冬达曙,盛夏通宵,然暴疾而卒,朝廷怎可默然!”帝随即降诏,谥谧贞静处士,又表谧门闾,门为“文德”,里为“孝义”。又作闭门扫轨(轨,车轮留下的痕迹)。

【出典】:

魏书》卷90《李谧传》1938、1939页:“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窃见故处士赵郡李谧……十三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历数之术尤尽其长,州闾乡党有神童之号……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而祐善空间闻,暴疾而卒……其可默乎!’事奏,诏曰:‘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遣谒者奉册,于是表其门曰‘文德’,里曰‘孝义’云。”

【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杜门却扫,凡经三载”。 清·朱彝尊《〈话山集〉序》:“平湖陆先生话山,名在复社。迨甲申六月,纳巾衫于学使,业闭门扫轨矣。”


见“闭门却扫”。宋·孔平仲《续世说·文学》:“遂绝迹下帷,~,弃产营书。”


【词语杜门却扫】  成语:杜门却扫汉语词典:杜门却扫

猜你喜欢

  • 三十六将军

    《史记.吴王濞列传》:“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六个将军戡乱,三个月大获全胜。后因用为咏将军戡乱之典。

  • 人非木石

    人有感情,不象木石无知无觉。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主谓 人不是树木、石头。比喻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身非木石,独与

  • 长岑长

    《后汉书.崔骃列传》:“(窦)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唐.李贤注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离家外出。方:常处。 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就是要外出,也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常在父母身边,即使要出门,也应有一定去向,以免父母悬念。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

  • 大功告成

    《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后以“大功告成”谓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清梅曾亮《总兵刘松清家传》:“八年大功告成,入觐赐诗,取民所呼青天者以为句。”主谓 指艰巨、伟大的

  • 过庭

    同“孔鲤趋庭”。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或指父训。宋沈作喆《寓简》卷四:“然则白(李白)之狂逸不羁,盖亦过庭之所致也。”亦喻指长辈的教训。《后汉书.李膺传》

  • 斗酒彘肩

    参见“鸿门彘肩”。【典源】《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 庾亮南楼

    同“庾公楼”。明 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秋》曲:“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庾亮南楼。”

  • 咬钉嚼铁

    比喻刚强不屈的性格。《水浒传》第九回:“来往的,尽是咬钉嚼铁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并列 ①比喻意志坚定。《水浒传》9回:“来往的,尽是~汉;出入的,无非沥血剖肝人。”②谓一口咬定,决不反悔。《

  • 畏景

    源见“赵日”。夏天的太阳。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亦指夏天。金元好问《同白兄赋瓶中玉簪》诗:“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夷犹。”亦比喻艰难的处境。宋梅尧臣《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