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花源

桃花源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为晋人陶渊明虚构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其中的居民,关系和乐,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富裕,更兼环境优美,极为后人所欣赏留恋。后因以“桃花源”喻指隐居胜境或世外仙境福地。另据刘义庆《幽明录》和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逢二仙女,遂结良缘之事,晚唐人咏此事,亦称其地为“桃源”。故“桃源”又用作咏仙凡艳遇之典。后者见“天台山”条。

唐.刘商《题水洞二首》其一:“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词语桃花源】   汉语词典:桃花源

猜你喜欢

  • 响掷金

    源见“掷地金声”。借指绝妙诗文。唐钱起《和范郎中宿直中书》:“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 伯乐之顾

    见“伯乐一顾”。明·臧懋循《负苞堂集·寄黄贞父书》4:“亦先以一部呈览,幸为不佞吹嘘交游间,便不减~。”

  •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其:指示代词,指“君子”。有之:有才德。似:通“嗣”,继承。 正因为君子有才有德,所以能继承祖业。 后也用以表示为文只要内容充实,就能上追古人,无愧作者。语出《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

  • 天上两星

    同“天上使星”。明李东阳《题许给事天锡驻节宁亲图》诗:“天上两星当夜动,人间寸草尽春晖。”

  • 淮橘为枳

    同“橘化为枳”。严复《原强》:“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实效者,则又何也?”主谓 比喻事物由于环境的变迁而改变性质。语本《周礼·考工记序》:“橘逾淮而

  • 九世仇

    《公羊传.庄公四年》:“(齐)哀公享乎周,纪侯讚之。以襄公之为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仇乎纪。……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春秋时,齐哀公被纪侯诬陷,遭

  • 同学少年多不贱

    少年时的同学现在多置身显贵。 旧时常用以感叹自身的功名蹭蹬。语出唐.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清.王晫《今世说.排调》:“王丹麓年逾四十,益复困顿。妇戏语曰:‘同学少年皆不贱

  • 献替可否

    同“献可替否”。《明史.职官志一》:“中极殿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见“献可替否”。《元史·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词语献替可否】  成语:献替可否汉语

  • 三思而后行

    形容遇事要再三考虑,反复研究之后才采取行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见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出典】:《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 相持鹬蚌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相争不下,各不相让的双方。《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