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君识履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今译】 汉代郑崇 (字子游),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多次求见哀帝谏争,哀帝也采纳听从。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哀帝笑着说:“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

【典形】 革履旧尚书、汉君识履、汉履、汉庭曳履、履声、尚书履、识履、听履、曳履、郑履、识尚书之履、尚书无履声、着意履声。

【示例】

〔革履旧尚书〕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汉君识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汉履〕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汉庭曳履〕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履声〕 宋·苏轼《次韵朱先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尚书履〕 宋·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识履〕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

〔听履〕 唐·杜甫《上韦左相》:“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曳履〕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郑履〕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蘧车响北阙; 郑履入南宫。”


【词语汉君识履】   汉语词典:汉君识履

猜你喜欢

  • 无思不服

    见〔自西至东,自南至北,无思不服〕。

  •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 发纵指示

    源见“功人功狗”。《史记.萧相国世家》作“发踪指示”。《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颜师古注:“发纵,谓解绁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

  • 折辕

    同“张堪折辕”。《宋书.陆徽传》:“是以衣囊挥誉于西京,折辕延高于东帝。”【词语折辕】   汉语大词典:折辕

  • 誓泉之讥

    《左传.隐公元年》:“(庄公)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想出一个办法对郑庄公说:“君何患焉,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春秋时,郑庄公母姜氏替庄公弟共

  • 陵母伏剑

    《汉书.王陵传》:“玉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

  • 张三影

    宋李颀《古今诗话.有客谓张三影》:“有客谓张子野曰:‘人皆谓公为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我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 钱埒

    源见“金埒”。谓积钱成堵,形容钱财极多。清赵翼《青山庄歌》:“已编钱埒买堂成,?倒金籯将地布。”【词语钱埒】   汉语大词典:钱埒

  •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即秦始皇)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见“焚书坑儒”。《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自任私智。”【

  • 尧沉九日

    源见“羿射九日”。借指为民除害。唐李峤《箭》诗:“夏列三成范,尧沉九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