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渐入佳境

渐入佳境

佳境:美好的境界。比喻事情逐渐转好,或比喻兴趣越来越浓。顾恺之(事迹见前“布帆无恙”条)多才多艺,尤以绘画为精。相传顾恺之喜欢邻居家的女儿,求之不得,便在墙上画其肖像,用针扎在画像的心口,那姑娘便患了心痛病,等她答应时,他暗中把针拔去,姑娘的病随即而愈。顾恺之不仅才华出众,画艺精湛,还有一股痴劲,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桓温死时,有人问他:“你哭的样子桓温能看到吗?”他回答说:“哭声象巨雷一样能震开大山,泪象汹涌的大河一样注入大海。”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稍部吃起,渐渐吃到根部。别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吃法。他诙谐说:“渐入佳境。”

【出典】:

晋书》卷93《顾恺之传》2405页:“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例句】:

宋·葛胜仲《次长清寺》:“松筠引幽步,以渐入佳境。” 明·吴承恩《西游记》82回:“长老携着那怪,步赏花园,看不尽的奇葩异卉。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渐入佳境。” 清·李汝珍《镜花缘》38回:“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倒要留意了。”


述宾 逐步进入最佳境地。比喻境况逐渐变好,或兴味渐浓。语出《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西游记》82回:“行过了许多亭阁,真个是~。”△褒义。多用于表示处境好转或兴味渐浓。→枯树逢春 柳暗花明 ↔每况愈下。也作“渐至佳境”。


【词语渐入佳境】  成语:渐入佳境汉语词典:渐入佳境

猜你喜欢

  • 黔突暖席

    黔:黑。突:烟囱。席:坐席。汉代班固《答宾戏》:“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皆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孔:孔子。墨:墨子。意指孔子墨子热心世事,四下奔走,坐席未坐暖,烟

  • 赋归去来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序》:“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晋诗人陶潜仅任彭泽令

  • 隐灶

    《后汉书.向栩传》:“〔向栩〕少为书生,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著绛绡头。常于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会张角作乱,栩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

  • 抱薪救焚

    同“抱薪救火”。《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见“负薪救火”。汉·刘协《令州郡罢兵诏》:“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

  • 仪舌

    源见“张仪舌”。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泛指能言善辩的人。唐元稹《献荥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词语仪舌】   汉语大词典:仪舌

  • 党同伐异

    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今指宗派主义严重。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陈蕃、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后汉书·党锢列传

  • 王孙报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注:大娘们在水中拍絮),有一母见信饥,饭信(注:分自己的饭给韩信吃),竟漂数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注:

  • 宗子维城

    宗子:国君的嫡子。 王子王孙是国家的长城。 形容古代宗法社会里宗子地位之重要。语出《诗.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宗子维城,蕃衍万国

  • 爱惜羽毛

    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回》:“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爱惜羽毛”亦作“自惜羽毛”,即指惜己声誉。近人章炳麟在其《答某书》中写道:“苟其人自惜羽毛,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

  • 外作禽荒,内作色荒

    见〔内作色荒,外作禽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