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八叉
源见“叉手吟”。指唐代诗人温庭筠。《红楼梦》四九回:“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典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温庭筠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故场中号为温八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今译】 唐代温庭筠才思敏速,善作小赋,从来不起草稿。每次入试作赋,每叉手一次即作好一韵,叉手八次八韵已成。人称为温八叉 (吟)。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人富于才华,文思敏捷。
【典形】 八叉手、叉手万言、赋作叉手速、手八叉、手频叉。
【示例】
〔八叉手〕 元·方回 《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我有平生八叉手,兴来举酒尚洋洋。”
〔叉手万言〕 明·高启《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入场叉手万言就,众目一叶惊先穿。”
〔赋作叉手速〕 宋·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手八叉〕 明·高启《送贾二进士归省》:“年少擅词华,曾看手八叉。”
〔手频叉〕 清·王摅《咏雪次东坡韵》:“闻道灞桥诗思好,朔风驴背手频叉。”
【词语温八叉】 汉语词典:温八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