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燃松读书

燃松读书

南史.顾欢传》:“欢独好学。……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授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然(燃)糠自照。”

南朝齐.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八岁读《孝经》、《诗论》,长大以后,更笃志好学,躬耕诵书,或燃节或燃糠皮以照明。后因以“燃松读书”用为勤学苦读的典故。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明年,丁母忧(古时父母之丧称为丁忧或丁艰,又父丧称丁外艰,母丧称丁内艰),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这里称“燃糠照薪”即用顾欢燃糠及燃松节照读的事。


连动 燃烧松枝用来照明。形容在困境中刻苦学习。《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褒义。多用于描写勤奋好学。→黄卷青灯 囊萤照读 然糠自照 然明夜读燃荻读书 映雪读书 ↔困而不学。也作“柴读书”。


【词语燃松读书】  成语:燃松读书

猜你喜欢

  • 玉石同焚

    同“玉石俱焚”。《梁书.武帝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冈已燎,玉石同焚。”唐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诗:“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见“玉石俱焚”。《梁书·武帝纪上》:“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己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形容山势回互,水道纵横。 本是描写自然环境和周围景色的骤然变化。 后常用以比喻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语出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 乌衣子弟

    《世说新语.雅量》梁.刘孝标注引《丹阳记》:“乌衣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江左初立,琅邪诸王所居。”南京秦淮河南有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世家皆居住于此。后来以“乌衣子弟”称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又

  • 悬枯

    同“羊续悬鱼”。《陈书.宗元饶传》:“求粟不猒,愧王沉之出赈;征鱼无限,异羊续之悬枯。”【词语悬枯】   汉语大词典:悬枯

  • 殊庭

    传说中蓬莱山仙人之庭。《史记.孝武本纪》:“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司马贞《索隐》:“服虔曰:蓬莱中仙人,殊庭者异也,言入仙人异域也。”《汉书.郊祀志》:“临勃海,

  • 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张芸叟过魏文贞公旧庄,居者犹魏氏也。为赋诗云:‘破屋居人少,柴门春草长。儿童不识字,耕读郑公庄。’”原是说唐代政治家魏征故园破败,后人潦倒,后用以比喻贤人的后代穷困

  • 濩落无用

    源见“魏王瓠”。谓大而无用。或谓人才不得其用。濩落,即瓠落。宋苏轼《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诗:“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有何益?”宋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词:“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 事事称好

    同“万事称好”。宋李觏《闻喜鹊》诗:“莫笑后来司马公,事事称好真良谋。”

  • 季冬诛

    《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报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唐.颜师古注:“不可讳谓安死也。”“季冬”为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十二月。汉代每年于十二月处

  • 游夏

    《后汉书.郎?传》:“?又上书荐黄琼、李固,并陈消灾之术曰:‘……又处士汉中李固,年四十,通游夏之艺,履颜闵之仁。’”游夏是孔子学生子游和子夏的合称,此二人均以才艺闻名。后用以比拟才艺之士。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