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羚羊夜宿时,将角悬挂树上,足不着地,猎人因此寻找不到它的踪迹。 常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语出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
《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颊,音jiá。顾恺之画裴楷像,在颊上加了三根毫毛,使得观者感到胜过没画这三根毫毛时。后遂以“颊上三毫”来作为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彩的典故。
同“摧枯拉朽”。喻极容易办到。《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见“摧枯拉朽”。《后汉书·耿弇传》:“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
同“杜甫山”。清程先贞《乙未元旦》诗:“饭颗相逢怜杜瘦,糠稃自食逊陈肥。”
同“屏翰”。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朋奸害正,摧我屏藩。”【词语屏藩】 汉语大词典:屏藩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后因以“效愚”谓效忠。汉祢衡《鹦鹉赋》:“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词语效愚】 汉语大词典:效愚
源见“闻鸡起舞”。慨叹不能及时奋发。宋陆游《松骥行》:“闭门高卧身欲老,闻鸡相蹴涕数行。”
宋.刘敬叔《异苑》卷一:“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嗡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随咽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这个故事讲虹极能饮酒,后因以“虹饮”用为宏饮海量的典故。宋.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同“叹黄犬”。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