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獭祭鱼

獭祭鱼

礼记.月令》(卷五):“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工冰,獭祭鱼,鸿雁来。”东汉.郑玄注:“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之。”

初春万物复苏,獭将捕得鱼陈列在水边,好象祭祀一样。原指自然景象,后以“獭祭鱼”转而比喻文人罗列典故堆砌成文。又獭祭是早春景象,因用作咏春之典。

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唐.独孤及《山中春思》:“獭祭春水大,人家春日长。”


【典源】《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宋·吴炯《五总志》:“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积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今译】 《礼记·月令》讲,孟春时节,鱼儿蹦到冰面上,獭捕得鱼后将鱼陈列水边,好似祭祀一般。唐代李商隐做文章时,总是喜欢翻查书籍,这些书籍在他身边左右堆积,当时人称他为“獭祭鱼”。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作文时堆积词藻,罗列故实。

【典形】 祭鱼时见獭、獭祭、獭祭鱼。

【示例】

〔祭鱼时见獭〕 唐·孟浩然《发汉浦潭》:“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獭祭〕 清·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之十一:“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獭祭鱼〕 宋·陆游《子遹读书常至夜分作此示之》:“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


【词语獭祭鱼】   汉语词典:獭祭鱼

猜你喜欢

  • 负曝

    源见“献曝”。比喻所献微薄。谢觉哉《寿朱德同志六秩次必武同志韵》之一:“八千岁月荫长远,负曝携芹祝寿椿。”【词语负曝】   汉语大词典:负曝

  • 流风余韵

    又作“流风遗韵”。流风:流传下来的风俗。韵:风度、气派流传下来的风俗和气派连绵不断。在风风雨雨天色昏暗中,还有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风风雨雨的社会中,还有品格高尚的妇女)。【出典】:《清史稿》卷508《

  • 佩韦与佩弦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一作“缓己”);董安于之性(一作“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汉王充《论衡.率性篇》:“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董安于缓,

  • 评月旦

    同“汝南月旦”。清查慎行《哭王右朝》诗:“好事谁还评月旦,馀生吾久负居诸。”

  • 守财奴

    见“守钱虏”条。见“守钱虏”。《歧路灯》100回:“休听那~老姐夫话。”【词语守财奴】  成语:守财奴汉语大词典:守财奴

  • 鸿沟

    源见“判若鸿沟”。本为古运河名。借指疆土的分界。亦比喻事物间明显的界限。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八:“长坂初垂翼,鸿沟遂倒戈。”巴金《秋》十:“他的主张和他兄弟的主张中间是有一道鸿沟的。”“鸿”通 “洪”

  • 飞将军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汉朝李广陇西成纪人,他是秦时名将李信的后代,精于骑射,勇武过人,且自负才能,善用韬略。他多年镇守

  • 声遏行云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乐曲嘹亮,优美动听。宋史浩《瑞鹤仙.元旦朝回》词:“更传宣锡坐,钧天妙乐,声遏行云缥缈。”【词语声遏行云】   汉语大词典:声遏行云

  • 寿阳公主额

    源见“梅花妆”。咏梅花或蔷薇。前蜀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 因陋就简

    将就简陋的条件办事。汉代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宋代朱熹《朱子全书.易五》:“为因陋就简之说。”原义是因陋苟且,而不求改进,这与后世的用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