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

形容伤心而头痛或痛恨达到了极点。公元前580年,秦晋两国于令狐结盟。不久之后,秦国又背弃盟约,转而联合狄、楚,唆其攻晋。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以吕相为使赴秦宣布与秦断交,还纠集九国诸侯伐秦。吕相在历数秦国背信弃义罪行之后代表晋国国君宣布,诸侯听到这些,对贵国都很痛心疾首,而进一步亲近寡人。寡人率领他们前来乞求和好。您若与我们结盟,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就立即退兵,不敢求战。您如不施恩惠,寡人不才,就不能率领诸侯退走了。这样,双方发生了麻隧之战,秦军失败而退。

【出典】:

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建初五年诏:“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栗忉忉,痛心疾首。”晋·潘岳《杨仲武诔》:“临命忘身,顾恋慈母;哀哀慈母,痛心疾首。”


并列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或悲伤到了极点。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廖静文《徐悲鸿一生》:“这使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无不~。”△多用于悲伤和痛恨两种感情兼有的时候。→切齿腐心 ↔乐不可支。 也作“疾首痛心”、“痛心拔脑”。


【词语痛心疾首】  成语:痛心疾首汉语词典:痛心疾首

猜你喜欢

  • 摩顶松

    参见:松西指

  • 三夫之言

    源见“曾参杀人”。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偏正 三,泛指多数。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

  • 汾阴鼎

    同“汾鼎”。唐岑参《故仆射斐公挽歌》之二:“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词语汾阴鼎】   汉语大词典:汾阴鼎

  • 其然,岂其然乎

    是如此的吗?难道真是如此的吗? 表示将信将疑之辞。语出《论语.宪问》:“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

  • 越鸟志

    同“越鸟南栖”。晋潘岳《在怀县作》诗:“徒怀越鸟志,眷恋想南枝。”

  • 许宅驱鸡犬

    《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要法》,乡举孝廉,拜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真君)示之(船师)以服饵灵草之门,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

  • 积毁可销骨

    主谓 接连不断的毁谤,足可致人于死地。比喻谣言坏话说久了就会混淆是非。鲁迅《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空留纸上声。”△贬义。用于议论毁谤。 →众口铄金 人言可畏 ↔丰亨豫

  • 不寒而栗

    栗(lì粒):发抖。指义纵执法酷苛,使人不寒冷而浑身发抖。后以此典比喻极端恐惧之状。义纵(?——前117年),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汉武帝时,任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和长安(今陕西西安南)

  • 老伏虔

    《汉书.伏生传》:“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三国魏.张晏注:“(伏生)名胜,《伏生碑

  • 白兔公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白兔公子、离娄公、太足君、高丘子、不肯来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况彭祖何肯死哉?又刘向所记《列仙传》亦言彭祖是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