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一齐。立:存在。悖:抵触、相冲突。同时存在,互不冲突。宋.邓牧《伯牙琴.宝说》:“道德仁义、文章学问,亦未尝一日不与日月星辰、山河草木并立不悖,特显晦不同耳。”见“并行不悖”。宋金·邓牧《伯牙琴·
晋.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引自《艺文类聚》卷九十)尚书郎萧芝至孝,有雉鸣车侧。“雉车”遂成为称颂“郎官”的典故。唐.杨
同“钻穴逾墙”。《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拟作夜谈,各陈所愿。固不为投梭之拒,亦非效逾墙之徒。”【词语逾墙】 汉语大词典:逾墙
同“亭伯投荒”。唐李百药《途中述怀》诗:“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象服:古代王后和诸侯夫人以绘图为饰的服装。是:代词,表示确指,把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宜:合适。 穿上象服很合适。 古代赞美后夫人的高贵身份。语出《诗.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
累( ㄌㄟˇ lěi ):堆积。 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 比喻远大事业是由点滴积累完成的。语出《老子》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云笈七签》卷
源见“大禹恶酒”。谓戒酒。《镜花缘》三八回:“当日禹疏仪狄,绝旨酒,今林兄把酒视为毒药,如此说来,尊驾又学大禹行为了。”
表示消息灵通,熟悉四面八方情况。语本汉.陆贾《新语.道基》:“耳听八极,目睹四方,忠进谗退,直立邪亡。”后多引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镜花缘》一六回:“眼生手上,取其四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就
同“白笔”。清钱谦益《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诗》之二:“持来簪笔惊狐鼠,磨得靴刀莹䴙鹈。”源见“簪橐”。谓插笔于冠,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亦借指仕宦。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
源见“无功乡”。形容善饮。宋陆游《对酒》诗:“朝饮绩五斗,暮饮髡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