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日至三公

百日至三公

同“百日屡迁”。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典源】《三国志·魏书·荀或传》裴松之注引晋·张璠《汉纪》 曰:“ (荀)爽字慈明,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耽思经典,不应征命,积十数年。董卓秉政,复征爽,爽欲遁去,吏持之急。诏下郡,即拜平原相。行至苑陵,又追拜光禄勋。视事三日,策拜司空。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后汉书·荀爽传》亦载。

【今译】 后汉荀爽字慈明,幼年好学,十二岁即读通《春秋》、《论语》,钻研经典,不应征召,治学十余年。汉献帝时董卓专权,又征召他,荀爽想逃避,但当地官吏看住不让他走。诏书传到,即拜为平原相。上任走到苑陵,又加拜光禄勋。刚上任三天,又加拜司空(三公之一)。荀爽从平民开始,才九十五天即登上三公之位。

【释义】 后以此典指官员升迁迅速。

【典形】 白衣作三公、百日屡迁、百日至三公、九十五日至三公。

【示例】

〔白衣作三公〕 宋·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百日屡迁〕 唐·骆宾王 《畴昔篇》:“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

〔百日至三公〕 清·唐孙华《闲居写怀》之六:“荀爽起布衣,百日至三公。”


猜你喜欢

  • 辽天华表

    同“辽东华表”。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诗之二:“辽天华表苍茫里,千载何人识令威?”【词语辽天华表】  成语:辽天华表汉语大词典:辽天华表

  • 藏器于身

    器:才能,能力。 把才具藏在身上。 表示材能不显露于外。语出《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汉书.魏相丙吉传》:“吉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

  • 不值一文钱

    值:货物的代价。原作“直”。文:旧时货币单位。 连一文钱也不值。 形容价值很低。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

  • 肥遁鸣高

    源见“肥遁”。谓隐退避世,自鸣清高。《老残游记》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见“飞遁鸣高”。《老残游记》6回:“至于出来的原故,并不是~的意思……至‘

  • 骑驴觅驴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骑着驴还去找驴,比喻东西本在身边,还到处寻找。也比喻占着某种事物,还去寻找更称心的事物。宋.黄庭坚《寄黄龙清老》:“骑驴觅驴但

  • 讽一劝百

    用委婉的语言进行指责,目的是讽刺一事而使百事归善;实际却是讽刺的成分很少,鼓励的成分很多。《文心雕龙.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或文丽而义睽,或理弊而辞驳。观

  • 斗酒学士

    古代对酒量大的文人或名臣的谑称。出自唐王绩之事迹。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弟。隋时隐居乡里。唐朝武德年间曾待诏门下省,按旧制每日由官府供酒三升。有人问他:“待诏有何好

  • 歌声振林木

    同“歌遏行云”。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二:“东西两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男女〕婚之日,歌声振于林木矣。”

  • 席帽离身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载:宋李巽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李秀才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李巽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

  • 床头毡

    同“青云故物”。明高启《暮春次韵僧怀德见贻》:“床头毡与青山旧,门外车随白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