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紞鼓留公

紞鼓留公

源见“五鼓之歌”。形容地方官政绩卓著,受民爱戴。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典源】《晋书·邓攸传》:“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dan) 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 (一作挽) 不留,谢令推不去。’”

【今译】 晋代邓攸任吴郡太守, 为政清明,甚受百姓爱戴,当时称为中兴良守。后来因病离任,郡中几百万送迎钱,他一钱不受。数千百姓牵拉住邓攸的船,使之不能开行,邓攸只好趁半夜悄悄离去。当地百姓唱到:“咚咚敲打着五鼓,鸡叫了天色欲曙。邓侯啊拖也拖不住,谢令却推也推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受百姓爱戴。

【典形】紞鼓留公、紞如五鼓、扁舟挽不回、五鼓之歌、县鼓应鸡鸣、怨不留、吴儿怨不留。

【示例】

〔紞鼓留公〕 宋·曾巩《和赵宫保别杭州》:“紞鼓留公岂是催? 湖山得意且徘徊。”

〔紞如五鼓〕 宋·苏轼《宿海会寺》:“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扁舟挽不回〕 宋·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五鼓之歌〕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岂直邓攸清白,见称五鼓之歌; 刘宠廉能,名为一钱之郡。”

〔县鼓应鸡鸣〕 唐·王维《送方城韦明府》:“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怨不留〕 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


猜你喜欢

  • 半岭啸声

    源见“苏门长啸”。喻指隐士豪情。宋陆游《林间书意》诗:“半岭啸声惊阮籍,要知天下有高流。”

  • 一样亡羊

    源见“臧穀亡羊”。喻事物结局相同。清彭孙遹《沁园春》词:“叹铁马金戈,几番逐鹿,博游挟策,一样亡羊。”

  • 捉鼻清吟

    源见“拥鼻吟”。借指纵情吟咏。清赵翼《答友》诗:“尚怜捉鼻清吟处,见笑人间湖海豪。”

  • 大风篇

    同“大风歌”。唐 王德贞《奉和圣制过温汤》:“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词语大风篇】   汉语大词典:大风篇

  • 断马剑

    《汉书》卷六十七《朱云传》:“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

  • 尚玄

    《汉书.扬雄传下》:“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据《汉书》记载,扬雄虽终日埋头草拟《太玄》而终未得禄位。时人用“以玄尚白”

  • 大笑人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说,下等士人听到“道”,哈哈大笑,如果不笑,那“道”就不成其为“道”了。下士为一般人,对“道”不理

  • 担雪塞井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塞是填的意思。担雪塞井,以易融化的雪去填井。后以担雪塞井比喻白费气力,或徒劳无用。亦作“担雪填井”、“担雪填河”、“挑雪填井”。《水浒全

  • 藏舟

    《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也。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以藏舟于壑而终于被负走为喻,说明世间之物难以固藏使之不变不亡。后常用以比喻人之难逃物化,作为哀挽死者的典故

  • 重侯嬴

    源见“信陵虚左”。谓礼贤下士。唐费冠卿《酬范中丞见》诗:“战国方须礼干木,康时何必重侯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