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薏苡兴谤

薏苡兴谤

同“薏苡明珠”。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持斧作牧,以薏苡兴谤。”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五二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嫌疑之戒,愿留意焉。” 《后汉书·马援列传》:“初,(马) 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阯,当地瘴气很盛,马援常吃薏仁米,来保养身体,却除瘴气。南方薏仁米颗粒大,马援想留作种子,率军北归时,运了一车回来。当时人都以为车内装的是南方的珍宝异物,权贵们都很眼红妒忌。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信用,因此无人上告。及到马援死后,就有人上书诋毁他,说他以前运回来的,都是名贵的珍珠、犀角。皇帝非常生气,马援的妻子儿女十分恐惧,不敢将马援棺木送回祖坟,只在城西买了几亩地暂埋。宾客故交也不敢去吊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遭受毁谤、诬陷,蒙受冤屈。

【典形】伏波薏苡、明珠恨、明珠薏苡、南海之车、伤薏苡、疑薏苡、薏苡谤、薏苡成珠犀、薏苡蜚语、薏苡何冤、薏苡明珠、遭薏苡、珍珠薏苡、珠薏、薏苡遗恨、薏苡行、薏苡嗟、收薏苡、伏波被谗、明珠载一车、明珠来戚里、马援载薏苡、薏苡为文犀、薏苡谗、薏苡当含贝、薏苡谤先侯、薏苡无车。

【示例】

〔伏波薏苡〕 清·黄鷟来《行路难》:“猰㺄猖狂食人肉, 伏波薏苡生谗言。”

〔明珠恨〕 清 · 王夫之 《杨殿撰慎》:“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诧中朝有建威。”

〔明珠薏苡〕 明·贝琼《送杨九思赴广西》:“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

〔南海之车〕 宋·欧阳修《上随州钱相公启》:“中山之箧虽盈,南海之车终辨。”

〔伤薏苡〕 唐·刘长卿《贬南巴至鄱阳》:“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蓠。”

〔疑薏苡〕 宋·乐雷发《昭陵渡马伏波庙》:“汉帝可能疑薏苡,湘民却解荐江蓠。”

〔薏苡谤〕 唐·陈子昂《题居延古城》:“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薏苡成珠犀〕 宋·陆游《畏虎》:“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

〔薏苡蜚语〕 清·蒋景祁《伏波庙》:“薏苡蜚语腾,宫侧起谗蛊。”

〔薏苡明珠〕 清·朱彝尊《酬洪升》:“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遭薏苡〕 宋·苏轼《次韵和王巩》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劳 ”

〔珍珠薏苡〕 清·唐孙华《述悲》:“白璧苍蝇遭点污,珍珠薏苡未分明。”

〔珠薏〕 清·丘逢甲 《寄怀维卿师桂林》之二:“珠薏余生安下泽,金瓯全局哭中原。”


【词语薏苡兴谤】  成语:薏苡兴谤

猜你喜欢

  • 鸣鹿

    源见“食苹”。喻礼贤求友。唐韩愈《答张彻》诗:“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之四:“鸣鹿求友声,衔草在中野。”【词语鸣鹿】   汉语大词典:鸣鹿

  • 秦晋匹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颖识

  • 卧游

    《宋书.宗炳传》:“(宗炳)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宗炳所谓“卧游”,意指卧于室内欣赏山水道观的画幅以代游览。元.倪瓒《顾仲贽来

  • 义里

    参见:拔藩

  • 梁家举案

    源见“举案齐眉”。指妻子对丈夫的敬爱。清汪琬《题亡室袁宜人小像》诗之一:“镜台脂合都无了,留得梁家举案图。”

  • 洗兵雨

    源见“洗兵”。指洗涤兵器之雨,表示战争结束。明高启《赠步炼师祷雨》诗:“更烦夜起把天瓢,翻作东南洗兵雨。”【典源】 《太平御览》 卷十引 《六韬》曰:“文王问散宜生:‘卜伐纣吉乎?’曰:‘不吉。’钻龟

  • 丘壑之念

    源见“一丘一壑”。指隐逸的心愿。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迹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 思齐

    《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毛传:“齐,庄也。”郑玄笺:“常思庄敬者,大任也,乃为文王之母。”后因以“思齐”赞美母教及内助之贤。汉蔡邕《太傅安乡侯胡公夫人灵表》:“体季兰之姿,蹈思齐之

  • 颍川集

    《汉杂事》:“陈寔字仲弓。汉末太史家瞻星,有德星见,当有英才贤德同游者。书下诸郡县间。颍川郡上事:其日有陈太丘(因寔曾为太丘长,故称)父子四人俱共会社,小儿季方御,大儿元方从,抱孙子长文。此是也。”(

  • 三年送目

    同“三年窥宋”。宋杨亿《宋玉》诗:“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见“三年窥墙”。宋·杨亿《宋玉》:“~愁邻媛,七年迷魂怨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