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指了解自己的人。 把书藏在名山里(以防遗失),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失,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后多引作〔藏之名山,传之同好〕。同好( ㄏㄠˋ hào ):志同道合的人。三国.蜀.诸葛亮《阴符经序》:“故圣人藏诸名山,传之同好,隐之金匮,恐小人窃而弄之。”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也单引〔藏之名山〕。明.臧懋循《元曲选前集.序》:“因为参伍校订,摘其佳者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藏之名山,而传之通邑大都,必有赏音如元朗氏者。”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鲁迅《呐喊.论睁了眼看》:“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并列 名山,著名的大山。其人,同道,即推崇自己的著作,能使著作广为流传的人。将著作收藏在著名的大山里,等以后传给同道的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12章:“其作剧也,非有~之意也。”△褒义。多指著作极有价值。也作“传之其人”。


【词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成语: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汉语词典: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猜你喜欢

  • 自强不息

    见〔君子以自强不息〕。述补 努力地自求上进,永不懈怠。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叶志坚《杂色雨》:“人,似乎不能对物质生活盯得太累;人需要的是振奋精神,~,否则,钱再多,生活也是无

  • 幕莲

    同“幕府莲花”。清毛奇龄《湖南丁中丞生日》诗:“三湘重镇古罗田,万里星沙启幕莲。”

  • 尻轮神马

    《庄子.大师宗》:“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于何而不适者也。”尻,臀部。庄周设想以臀

  • 后实先声

    见“先声后实”。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运长击短,~,增垒威敌,灭灶潜兵。”【词语后实先声】  成语:后实先声汉语大词典:后实先声

  • 砌末

    戏剧术语。演戏时戏中所需的道具。俗称“切末”或“切马子”。清代翟灏《通俗编.俳优》:“元杂剧中,凡出场所应有特设零杂,统称砌末。如《东堂老桃花女》以银子为砌末,《两世姻缘》以镜画为砌末。”【词语砌末】

  • 功成名立

    见“功成名遂”。《晋书·周访传》:“西晋仰其威风,中兴推名将,~,不亦美乎?”【词语功成名立】  成语:功成名立汉语大词典:功成名立

  • 壹倡三叹

    谓一人歌唱,三人应和。《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参见“一倡三叹”。见“一倡三叹”。《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词

  • 牙签锦轴

    同“牙签玉轴”。明无名氏《赠书记.秘书赠合》:“牙签锦轴吾良友,明窗净几共夷犹。”见“牙签玉轴”。明·无名氏《赠书记·秘书赠合》:“~吾良友,明窗净几共夷犹。”【词语牙签锦轴】  成语:牙签锦轴汉语大

  • 白衣苍狗

    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宋张元幹《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词:“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主谓 比喻世事变幻迅速。语本

  • 氾人

    唐.沈亚之《沈下贤集.湘中怨解》(卷三):“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乘晓月度洛桥。闻桥下有哭,甚哀。生下马,循声索之,见其艳女,翳然蒙袖曰:‘我孤,养于兄。嫂恶,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须臾。’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