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蘧瑗知非

蘧瑗知非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蘧瑗也。今年所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

蘧瑗,春秋时卫国大夫,是一个很有德行的人。据说他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以冥冥中人所不知而而使自己的行为有所堕落。他经常省查自己的过去,总结以往的教训,即所谓“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此并非是说“四十九年都错了”,只能说明他极富于自我批评的精神。后因用为自省之典。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注:陆机二十作《天赋》,见杜甫《醉歌行》),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典源】《庄子·则阳》:“蘧(qu)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

而卒诎(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今译】 春秋时,卫国大夫蘧瑗 (字伯玉) 经常反躬自省,善于改过。往往过去以为是对的,而现今便知是错的了。六十岁 (一说五十岁) 时,就认识到自己以前五十九年 (一说四十九年)来的言行之非。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回顾已往,知昨日之非; 或以“知非之年”等指五十岁。

【典形】 伯玉年、蘧非、蘧瑗知非、四十九年非、五十知非、悟前非、知非、知非蘧伯、惭卫蘧、四十始知非、三十九年非、慕蘧瑗。

【示例】

〔伯玉年〕 唐·张祐《忆江东旧游》:“伯玉年将近,宣民易未弘。”

〔蘧非〕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郗吊终须得,蘧非誓欲惩。”

〔蘧瑗知非〕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

〔四十九年非〕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带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嗟余沉速,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悟前非〕 唐·白居易《除夜》:“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知非〕 唐·杜牧《自遣》:“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知非蘧伯〕 明·袁宏道《袭惟长侍御舅初度》:“强仕古人元不忝,知非蘧伯定如何。”


【词语蘧瑗知非】  成语:蘧瑗知非汉语词典:蘧瑗知非

猜你喜欢

  • 望文生义

    文:文字,这里指字面。只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不求确切了解词句的内容。清.叶廷琯《吹网录.胡注望文生义之误》:“昔顾涧翁谓梅磵虽熟乙部,间有望文生义,乃违本事。”《孽海花》四回:“第一个时期,是开创时期

  • 千日饮

    源见“千日酒”。谓畅饮。北周庾信《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词语千日饮】   汉语大词典:千日饮

  • 刚戾自用

    见“刚愎自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词语刚戾自用】  成语:刚戾自用汉语大词典:刚戾自用

  • 遗棠

    源见“召公棠”。指召公留下的盛德惠政。唐蔡希寂《陕中作》诗:“川原馀让畔,歌吹忆遗棠。”【词语遗棠】   汉语大词典:遗棠

  • 悉索敝赋

    《左传.襄公八年》:“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获司马燮,献于邢丘。”悉:全部。索:搜索。敝:对人称自己的客气话。赋: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指代兵力。意指收尽本国全部兵力。后因以“悉索敝

  • 太白食月

    参见:看太白

  • 穿井而饮,耕田而食

    见〔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 班氏庐

    同“班生庐”。唐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林隔王公舆,云迷班氏庐。”【词语班氏庐】   汉语大词典:班氏庐

  • 获兔者犬,指踪者人

    获取野兔的是猎狗,而指示野兔踪迹的是猎人。 意谓后者的贡献大于前者。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宋.田锡《论举武勇才器奏》:“若求骑射之艺,勇

  • 纻缟

    源见“缟纻”。喻深厚的友谊。南朝 宋谢惠连《相逢行》:“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纻缟。”【词语纻缟】   汉语大词典:纻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