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虎溪相送

虎溪相送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百二十三人传》:“陆修静吴兴人,早为道士,置馆庐山。时远法师(慧远,一作惠远)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至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按,三人相会为后人附会之说,不可信。后用为僧人高士相聚谈论和送别的典故。唐孟浩然《疾愈过龙泉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明吴廷翰《怀白云寺僧》诗:“几度南山不得归,虎溪相送迹亦稀。”


【典源】 晋·佚名《莲社高贤传》:“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人于溪,每送客过此,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固相与大笑,世传为三笑图。”

【今译】 晋代高僧慧远 (一作惠远)入庐山,居东林寺修持,人称远公。寺下有股泉水,流入虎溪。据说他送客不过此溪水,如果过了就有虎吼叫。当时陶潜 (字渊明) 住在这里,山南有陆修静也是有道之人,他们来远公处作客,远公送二人,一边走一边谈论,非常投机,不觉走过虎溪,彼此大笑。实则陆修静至庐山时,慧远、陶潜已死二、三十年,三人共会显系后人附会之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僧人高士相聚谈论或相送。

【典形】 不过虎溪、长隔虎溪、过虎溪、虎溪相送、闻虎啸、远公不出、过溪无虎啸、勿过虎溪、虎溪远。

【示例】

〔不过虎溪〕 唐·王维《能禅师碑》:“禅师子牟之心。敢忘凤阙; 远公之足,不过虎溪。”

〔长隔虎溪〕 宋·范成大《东林寺》:“客尘长隔虎溪水,劫火不侵香谷云。”

〔过虎溪〕 唐 · 李白 《别东林寺僧》:“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虎溪相送〕 唐·孟浩然《过龙泉精舍》:“日暝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闻虎啸〕 清·程先贞《十月初以事至东皋》:“白社归来闻虎啸,黄庭写出换鹅群。”

〔远公不出〕 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之一:“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猜你喜欢

  • 异雉飞驯

    源见“鲁恭驯雉”。称颂地方官施行德政,治绩卓著。宋王阮《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诗之一:“众鱼入梦蓑衣下,异雉飞驯桑荫前。”

  • 悬梭化龙

    同“雷化龙梭”。唐李咸用《夜吟》诗:“落笔思成虎,悬梭待化龙。”

  • 乐天知命故不忧

    天:天意。命:命运。 乐从天意安排,听候命运摆布,故无忧无虑。 旧时用以劝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之语。语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达人所以不愁死者,非不欲求,

  • 齐蝉

    晋.崔豹《古今注》下《问答释义》:“牛亨问曰:‘蝉名齐女者何?’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据传说,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故后以“齐蝉”为蝉之代称

  • 三矢

    同“三遗矢”。清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词语三矢】   汉语大词典:三矢

  • 沙鸥期

    源见“鸥鹭忘机”。喻指隐逸。唐高適《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诗:“稍随归月帆,共与沙鸥期。”

  • 水中龙

    源见“阿童高义”。喻水军的杰出将领。指晋王濬。唐李贺《王濬墓下作》诗:“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词语水中龙】   汉语大词典:水中龙

  • 周玉郑鼠

    源见“鼠璞”。比喻真伪混淆或以假乱真。宋陆游《无咎兄郡斋燕集有诗末章见及敬次元韵》:“千金敝帚有定价,周玉郑鼠难强名。”

  • 咸与维新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孔传:“言其余人久染污俗,本无恶心,皆与更新。”后因以“咸与维新”谓对一切受恶习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准予改过自新。南朝 梁沈约

  •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清 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六:“生尝畏世谙谈虎,术不逢时学豢龙。鼠臂虮肝更何有,从今一一听天工。”见“鼠肝虫臂”。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更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