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

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明台,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人也。”

明台,是传说中黄帝听政之所,主要是征求贤达者的意见。衢室,原指修筑于通衢大道旁之室,为了便于倾听民言,后泛指帝王听政之所。“衢室之问”与“明台之议”,后用为帝王君主重视征求贤者见解了解民意的典故。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延康元年令”:“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于下也。”

南朝梁.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太祖文皇帝恭己明台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绩,续)。”(《江文通集》八)。


猜你喜欢

  • 饷车

    《后汉书.刘翊传》:“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

  • 论语半部

    同“半部《论语》”。清蒲松龄《拟上征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高帝得于马上,犹陈陆贾一言;艺祖起于行间,尚须《论语》半部。”

  • 眼空一世

    同“眼空四海”。《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腹饱万言,眼空一世。”主谓 形容自高自大,世上人都不放在眼里。《醒世恒言》卷11:“(秦观)腹饱万言,~。”△贬义。用于人的性格、修养。→目空一

  • 桑间三宿

    源见“三宿恋”。喻指短暂的居留。宋范成大《入崇宁界》诗:“桑间三宿尚回头,何况三年濯锦游。”

  • 王姬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陆德明释文:“王姬,武王女,姬,周姓也。”后因以“王姬”称帝王或诸侯之女。北周庾信《周仪同松滋公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春则帝女采桑,秋则王姬筑馆

  • 隗炤版

    《晋书.隗炤传》载:晋 汝阴人隗炤,善《易》,临终以书版授妻,谓五年后有龚姓者负金来,可示此版求金。五年后,使者果至,妻示版求金。使者出蓍占筮,答道:你夫自藏金,知我善《易》,故以书版寓意,金在屋东地

  • 告身一醉

    《资治通鉴.唐纪.肃宗至德二载》:“是时府库无蓄积,朝廷专以官爵赏功。诸将出征,皆给空名告身,自开府、特进、列卿、大将军,下至中郎、郎将,听临事注名……由是官爵轻而货重,大将军告身一通,才易一醉。”告

  • 龙文鞭影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七:“阿难问佛云:‘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曰:‘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此意原指,世间良善,因受某种利欲的驱使,如良马见鞭影而行,而堕入外道。后因泛指以督促而造就

  • 味外味

    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二《与李生论诗书》:“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又云:“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唐.司空图在谈到关于诗的体会时,用“味”来表达诗所蕴含的情趣意境给人的感受,即

  •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博弈:下棋。贤:胜过。已:止。指不干事。 不是有下棋这种游戏吗?干干这个,也比什么都不干强。 古人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