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襄野迷途

襄野迷途

庄子.徐无鬼》:“黄帝(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姓公孙名轩辕)将见大隗(wěi,道家理想的圣哲)乎(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音xí)朋前马,昆阍、滑嵇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过分为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要到具茨山去会见大隗,走到襄城野外迷了路。正在愁着无处打问时,恰巧遇到一个牧马的小孩。他们问小孩知道不知道具茨山?大隗在什么地方?又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小孩说,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就是要排除妨害马群成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庄子通过牧童的口所宣扬的是“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认为治理天下,也和牧马人牧马一样,不可驱马整日奔驰,以免过分疲惫。只须放任马群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饮食,奔逐,憩息。更不应鞭策它们去干什么。主张“休养生息”虽不无可取之处,但“无为而治”的消极思想却是应该摒弃的。

作为一个典故,用“襄野迷途”或“失道”常比喻迷失方向、道路,陷入困境,可以具体指,也可以抽象指。唐.杜甫《释闷》诗:“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湖城。”唐.元稹《望云骓马》诗:“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由窄。”


猜你喜欢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献之)云:‘从山阴(注:山阴郡,即今浙江省绍兴市)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山阴道上风景多而优美,使人看都来不及看。后因用以表示对一般事物很欣赏的典故。《镜

  • 游钧广乐

    源见“钧天广乐”。形容置身于美好的境界。宋张先《庆同天》词:“游钧广乐人疑梦。仙声共,日转旗光动。”

  • 孤臣孽子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皆不得于君而常有疢疾者也。”后因以“孤臣孽子”指不容于当政者但心怀忠诚的人。宋陆游《秋雨叹》诗:“志

  • 周召

    参见:周召分陕【词语周召】   汉语大词典:周召

  • 萁豆

    豆茎和豆粒,喻兄弟。见《七步诗》条。

  • 面榇

    同“面缚舆榇”。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婴面榇,汉祖膺图。”【词语面榇】   汉语大词典:面榇

  • 担雪塞井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塞是填的意思。担雪塞井,以易融化的雪去填井。后以担雪塞井比喻白费气力,或徒劳无用。亦作“担雪填井”、“担雪填河”、“挑雪填井”。《水浒全

  • 华清赐浴

    参见:华清石莲

  • 冤狱为虫

    源见“秦狱气”。形容冤愤郁结难消。唐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有磷,悟冤狱之为虫。”

  • 芙蓉镜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李公 固言,元和六年下第游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蜀土。某此时不复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