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原意是指对人说话过于好听,其中必有苦衷。后则泛指言辞过于悦耳,其中必有不良企图。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谗言,令太子申生率兵攻打东山狄人。晋兵到达稷桑后,狄人军队出来迎战,申生打算就势打上一仗。晋军将领狐突劝阻他说:“不能打,我听说,国君爱听坏人的话,则大夫处境危险;喜欢内宠,那么,国君的嫡子和整个国家也处境危险。如果设法让父亲高兴而自己又不蹈死地,不使战士冒锋镝之危而对整个国家又有好处,比如自己辞去太子不当,这个办法可不可以考虑啊!何况您现在外有战争危险,而内又有骊姬说坏话呢?”申生回答说:“不行,国君让我率兵出征,并非喜欢我,而是在考察我的心地。因此才赐给我奇怪的服装并以十分中听的话来奖勉我。说话太好听,他的心中必有苦衷。一定是有人说了我的坏话,所以国君才起了疑心。现在情况下,即使蝎子蜇我,也不能逃避。一定要打上一仗,如果不战而退,我的罪行就更大了。而战死了,尚且还能留下了好名声。”于是和狄人开战并将其打败。虽然如此,晋献公耳旁听到的太子申生的坏话却越来越多了。

【出典】:

国语·晋语》:“至于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突闻之:国君好艾,大夫殆;好内,适子殆,社稷危。若惠于父而远于死,惠于众而利社稷,其可以图之乎?况其危身于狄以起谗于内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是故赐我奇服,而告我权。又有甘言焉。言之太甘,其中必苦。谮在中矣,君故生心。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不战而反,我罪滋厚;我战死,犹有令名焉。’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


猜你喜欢

  • 齿马之嫌

    《礼记.曲礼上》:“齿路马,有诛。”孔颖达疏:“若论量君马岁数,亦为不敬,亦被责罚。”后用“齿马之嫌”指议论宫廷内部事务的嫌疑。明 沈榜《宛署杂记.奶口》:“执事者以事关内庭,不敢犯齿马之嫌,而所费无

  • 九首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夏侯。”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清陈梦雷《抒哀赋

  • 镜鸾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罽宾国王买得一鸾(罽,音jì,西汉时西域有罽宾国),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响,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

  • 蔡昭侯滞留

    《左传.定公三年》:“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春秋时,蔡国国君昭侯到楚国访问,献给楚昭王一件皮袄和一块玉佩,他本人还有

  • 闻韶忘味

    《韶(sháo勺)》:虞舜乐名。此典指孔子听到《韶》乐歌颂舜能继尧德之美好,他都忘记吃肉味道。后以此典比喻音乐悦耳,令人忘情;也比喻恭听帝王之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子为古代对男子尊称。他是鲁国

  • 临渴穿井

    穿:凿,挖。临到口渴时才去打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语本《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见“临渴掘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18:“~,

  • 燕山颂

    同“燕然颂”。唐席豫《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已勒燕山颂,犹闻遣戍篇。”【词语燕山颂】   汉语大词典:燕山颂

  • 祭诗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四载:唐贾岛常于每年除夕,取自己当年诗作,祭以酒脯而自勉。后因以“祭诗”为典,表示作者自祭其诗藉以自慰。宋戴敏《壬寅除夕》诗:“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词语祭诗】   汉语大

  • 尸诸市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尸,将戮之,不得。……于是得之。……(齐人)以其棺尸崔杼于市。国人犹知之,皆曰:‘崔子也。’”春秋时,齐大夫崔杼弑国君齐庄公,又杀直书其事的太史官,后自缢而死,人们找

  •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能有千间万间的大屋大厦。 表示人们对获得大批住房的渴望。语出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诗田《巾帼巧绘摩天楼》(《长江日报》1993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