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桑榆”。夕阳斜照桑榆时的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宋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见“桑榆晚
《旧唐书.方伎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获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北魏时,达摩和尚出家后由释迦亲授禅宗,以僧迦梨衣,即金襕的袈裟。后世
同“隐市门”。唐权德舆《送信安刘少府》诗:“参卿滞孙楚,隐市同梅福。”
同“周南留滞”。宋曾巩《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汶上之图;独远清尘,方叹周南之滞。”
泛指所犯缺点或错误程度虽有不同,实质却没有两样。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治理国家,尽心竭力。河内遭灾,则移当地百姓于河东,而将河东粮食移往河内。河东遭灾,我也采取同样方法。看看邻国君主办理政事,没有人象我
源见“焦尾琴”。比喻良材不得识用,遭受弃置。宋陆游《自咏》:“缪缘学道肱三折,不遇知音尾半焦。”
偏正 闾,里巷之门。①形容殷切盼望。《警世通言》卷25:“却说严氏在旅店中悬悬而待,道:‘桂家必然遣人迎我。’怪其来迟,~。”②见“倚门倚闾”。《战国策·齐策六》:“女暮出而不还,则吾~。”△用于描写
同“昆明灰”。元王士熙《骊山宫图》诗:“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昆明有劫灰。”【典源】 《三辅黄图·池沼》: 《关辅古语》曰:“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
同“宋玉东墙”。宋 赵令畤《蝶恋花》词:“宋玉墙东流美盻,乱花深处曾相见。”清 毛莹《梁州序犯.家园对酒偶兴》套曲:“砌花留粉靥当妖娆,宋玉墙东不用挑。”
源见“梁鸿赁庑”。指贤士居贫之处。清厉鹗《朝天子.送楼于湘归吴门》曲:“鹤市谁依,鸿庑单栖,算归时仍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