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战国后期范雎为秦国筹画的一种外交策略,即联合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公元前272年,范雎自魏入秦。次年,向秦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计。他说,大王您越过韩、魏领土而攻打强齐,不是好计策。出兵少,对齐国不构成威胁;出兵多了,则为秦国所力不能支。得了土地,秦国又不能占有,反而肥了韩、魏。您不如连结远邦而攻伐邻近的国家,所得土地不论多少,都会为秦国所有。现在舍近而攻远,实在是很笨的法子。他的这一建议为秦王所采纳,从而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出典】:

战国策·秦策》三《范雎至秦》:“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例句】:

宋·朱熹《答王南卿》:“在彼不失为远交近攻之计,而外假存亡继绝之名,又足以使之怨我而德彼,亦其狡计之过人也。”


并列 结交距离远的国家,攻打邻近的国家。战国时范睢为秦国制定的一种外交策略。《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也用以泛指待人处世的方法。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其中有的原是文言余孽,借此先来打击当面的白话和翻译的,就是祖传的‘~’的老法术。”△用于交往方面。


解释交:结交,结盟。攻:进攻,攻占。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本是战国时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用来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范雎本来是魏国人,他随从须贾出使齐国时,受到齐襄王的赏赐,须贾非常生气,以为他把魏国的秘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须贾向魏国的宰相魏齐报告了这事,魏齐将范雎打得半死,扔在厕所里。范雎装死逃出了魏国,化名张禄进入秦国,游说秦昭王。他对秦昭王说:“在对外政策方面,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假如这样,那么得到一寸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寸,得到一尺土地您的土地就增加一尺。现在不攻邻近的国家而去攻打远处的国家,恐怕有点不对头啊。”秦昭王在他的建议下攻占邢丘,使魏国主动请求成为秦国的附庸。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秦昭王拜范雎为自己的宰相。

例句

远交近攻是春秋战国时一些诸侯国常用的外交策略。


【词语远交近攻】  成语:远交近攻汉语词典:远交近攻

猜你喜欢

  • 秋风张翰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归隐的游子。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夜雪袁安,秋风张翰,石室陈抟,冷笑他功名累卵。”

  • 马耳风

    同“马耳东风”。宋陆游《哀病》诗:“仕宦蚁窠梦,功名马耳风。”见“耳边风”。宋·陆游《和范侍制秋兴》:“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词语马耳风】  成语:马耳风汉语大词典:马耳风

  • 比屋可封

    《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谓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有德行,皆可旌表。后亦泛称风俗淳美。唐刘知幾《史通.疑古》:“尧舜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说也。”前蜀杜光庭《寿春

  • 马语

    《太平御览》卷八九七引《论衡》:“广汉翁伟能听鸟兽之音。(尝)乘蹇马之野,而田间有放马者,相去数里,鸣声相闻。翁伟谓其御曰:‘彼放马目眇。’其御曰:‘何以知之?’曰:‘骂此辕中马蹇马,蹇马亦骂之曰眇马

  • 怀清巴妇

    参见:怀清台

  • 鸿留爪

    同“鸿爪雪泥”。清 丘逢甲《次韵再答晓沧》诗:“半生踪迹鸿留爪,终古英雄豹死皮。”

  • 原生

    源见“原宪贫”。指原宪。后诗文多用以指称贫士。明何景明《水营墅治田圃种树》诗:“谅怀原生耻,庶悟孔父叹。”【词语原生】   汉语大词典:原生

  • 赵氏一块肉

    指嫡亲骨肉。德祐元年(1275年)10月,元兵分三路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进军,次年三月元军进入临安。宋恭帝赵、全太后等被俘,押至大都(今北京市)。帝被元世祖忽必烈废为瀛国公。丞相陈宜中、都统

  • 肉袒面缚

    肉袒(tǎn坦):脱去上衣,露出肉体。 面缚(fù富):把手捆绑在背后,面向前。 此典指周武王伐纣灭殷,微子投降请罪。后以此典作为亡国君主投降请罪的一种仪式。微子,本名启。《史记》写名作“开”,以避汉

  • 巨灵擘山

    《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巨灵,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