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逆鳞

逆鳞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柔狎即驯熟的意思;柔,《史记》作扰,驯;狎,习)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同撄,逆触)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几,表示数量少,指能做到谏说君王而不触犯的人是很少的。一说,几,近,谓近于善谏,较牵强)。”

古人以龙为人君的象征,韩非以龙之逆鳞不可撄为喻,说明要劝谏君主而不忤其意犯其威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触逆鳞也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故后以忤逆皇帝之旨,触犯人主之威,叫做“婴逆鳞”。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

陈徐陵《徐孝穆全集》卷二“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情礼(或作理)之诉,将同逆鳞;忠孝之言,皆应齚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齚舌自杀。”又《英雄记》:曹操自齚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典源】《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今译】 龙这种动物,可以通过驯熟接近来骑它,但它的喉下有逆鳞一尺长,如果人触犯逆鳞它就会杀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之士如果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就可以成功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触犯君主而致其发怒。

【典形】 触龙鳞、犯鳞、犯龙鳞、鳞批、逆鳞、批鳞。

【示例】

〔触龙鳞〕 唐·白居易《赠江州李十使君员外》:“仰头惊凤阙,下口触龙鳞。”

〔犯鳞〕 唐·杜牧《梁秀才以早春施次大梁》:“处困羞摇尾,怀忠壮犯鳞。”〔犯龙鳞〕 唐·李白 《猛虎行》:“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鳞批〕 清·杨潮观《魏征破笏再朝天》:“良言偏逆耳,老成人去,谁与鳞批。”

〔逆鳞〕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批鳞〕 清·邵长蘅《题冀渭公所藏梅花诗卷》:“溅血九原仍化碧,批鳞一疏独流丹。”


【词语逆鳞】   汉语词典:逆鳞

猜你喜欢

  • 老鼠烧尾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进士宇文翃,虽士族子,无文藻,酷爱上科。有女及笄,真国色也。……时窦璠年逾耳顺(注:指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方谋继室,其兄谏议叵有气焰,能为人致

  • 附凤攀龙

    同“攀龙附凤”。《周书.赵贵独孤信等传论》:“〔侯莫陈崇〕以宏材远略,附凤攀龙,绩著元勋,位居上衮。”见“攀龙附凤”。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此,~。”【词语附凤攀龙】  成

  • 甘棠咏

    源见“召公棠”。指对地方官德政的歌颂。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一:“惭非甘棠咏,岂有思人不?”

  • 铜驼草莽

    同“荆棘铜驼”。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词语铜驼草莽】  成语:铜驼草莽汉语大词典:铜驼草莽

  • 黄旗紫盖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三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乃还。”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袁传》:“初丹杨刁玄使蜀,得司马微与刘廙论运命历数事。玄诈增其文以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

  • 王尊坂

    同“王阳道”。明文徵明《送于器之廉宪贵州》诗:“王尊坂下驱徒驭,马援祠前引使旌。”

  • 惠而不知为政

    惠:恩惠。这里指小恩小惠。 这是孟轲批评春秋时郑国贤相子产的话。说他只行小恩小惠,并不懂得政治。孟子认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应当关心人们的根本利益,而不只是施行一些小恩小惠。语出《孟子.离娄下》:“子产

  • 滥齐竽

    同“滥吹竽”。孙为霆《一枝花.自题巴山樵唱》套曲:“俺也曾几年南郭滥齐竽,因此上拈毫能写乔张句。”

  • 用夏变夷

    夏:古代指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夷: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以外各民族。 旧指用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来改变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宋.王安石《百寮贺复熙

  • 没卫饮羽

    同“没石饮羽”。卫,箭尾上的羽毛。汉王充《论衡.儒增》:“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并列 卫,箭尾的羽毛。连箭的翎都射没在物体中。形容射力之大。汉·王充《论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