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王粲登楼”。指士不得志,久滞异乡。唐权德舆《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诗:“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
使凶残的人不再作恶,改而为善,就可以不用刑杀。《论语.子路》:“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亦作“捐残去杀”。《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郑玄笺:“此二菜(指葑与菲)者,蔓青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味苦)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菜。”后以“采
昃( ㄗㄜˋ zè ):日西斜。盈:满。食:同“蚀”,日月亏缺。 太阳到了正午时就开始西斜,月亮到了最圆时就开始亏缺。 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语出《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
见〔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源见“鲁卫之政”。代称兄弟。唐玄宗《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鲁 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亦用以比喻情况相似或相同。明李贽《战国论》:“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于‘六经’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
见“孟母三迁”。
源见“绵上隐”。称颂有功不言禄而避世隐居的崇高志节。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词语介山之志】 成语:介山之志汉语大词典:介山之志
形容像鱼群一般,头尾相接,连续而出。出自隋炀帝事迹。隋炀帝名杨广(568-618年),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开皇元年(581年)被封为晋王。曾任隋并州总管、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等
《南史.庾肩吾传》:“纲(南朝.梁.萧纲)为太子,开文德省,命庾肩吾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并充学士,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南朝.梁.萧纲为太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