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泽中)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向者(不久前)刈蓍薪亡吾蓍簪(蓍草茎可以当簪用),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

汉.贾谊《新书》卷七《论诫》:“楚军败,昭王走而屦(音jǔ,鞋子)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隋,地名),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恶与偕出弗与偕反(返)也。”

上面第一件事说的是,少原之妇女因丢失了一只旧蓍簪而悲伤,是因为不愿忘掉故旧之情的缘故。第二件事说的是,楚昭王于败军之际,失落了一只旧鞋子,因愿与同出同返,不忍抛弃,走出三十步又回去把鞋捡了回来。后把这两件事合而为一,就成为“遗簪坠屦”一语,常以喻睹物怀旧之情。《北史.韦孝宽传》附“韦夐”“孝宽为延州总管,夐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夐。夐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而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韦夐不愿接受韦孝宽所赠马及辔勒,乃然乘旧马回去,是为了表明自己不愿忘旧的志趣。他以古人不弃遗簪坠屦为榜样,在自己的言行中恪守不渝。

唐.罗隐《甲乙集》卷一《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坠屦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并列 遗、坠,遗落的。丢失的发簪和鞋子。汉·韩婴《韩诗外传》卷9:“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欲偕反也。’”后以“遗簪坠屦”比喻旧友旧物或故旧之情。宋·曾肇《陈州谢上表》:“笃~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褒义。用于情谊方面。 →故旧不弃 ↔弃若敝屣 弃旧怜新。也作“遗簪弊屦”、“遗簪堕屦”、“遗簪堕履”、“遗簪坠履”。


【词语遗簪坠屦】  成语:遗簪坠屦汉语词典:遗簪坠屦

猜你喜欢

  • 锁树

    《晋书.刘聪载记》:“聪(晋末前赵主刘聪)将为刘氏起䳨仪殿,廷尉陈元达进谏,聪怒,欲杀之。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抱堂下树叫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元达先锁腰而入,及至,即以锁绕树,左右

  • 风花

    源见“飘茵堕溷”。用以形容人的不同际遇。宋陈师道《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元戴表元《次韵焦治中云洞纪游十四韵》:“风花命浮沉,木雁天可否。”【词语风花】   汉语大词典:风花

  • 无立锥之地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无立锥之地”,即没有竖立一把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盘也没有。后常用来形容贫穷得

  • 丰上削下

    同“丰上兑下”。清汪琬《张府君墓志铭》:“府君丰上削下,颀然长身。”【词语丰上削下】   汉语大词典:丰上削下

  • 羊裘翁

    源见“羊裘钓”。指汉严光。亦借指隐者。清冯勖《十二辰诗.赠昆山支逸人》:“马鞍山前钓秋水,无人知是羊裘翁。”

  • 随车微雨

    同“随车甘雨”。唐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随车微雨洒,逐扇清风扬。”

  • 投谷

    参见:陨崖

  • 卓女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清王士禛《沁园春.偶兴与程村羡门同作》词之一:“忆卓女垆边,花笼赵瑟;要离冢畔,霜淬吴钩。”

  • 冶长空得罪

    同“公冶非罪”。唐刘长卿《罪所留系寄张十四》诗:“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 循墙走

    《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两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孔子的祖先正考父,以沿墙而走,来表明自己谦恭卑退的为人恣态。后用为咏为人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