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

旧题汉.班固撰《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汉武帝幼时,姑母长公主将他抱置膝上,逗问他要不要娶媳妇,答言欲得。姑母指着身边许多侍女,叫他选择,他都不要。当又指自己的女儿阿娇问时,他说是若得阿娇为妇,就作一个金屋把她藏起来。后因以“金屋藏娇”指娶妻纳妾,或有外宠;又引伸指惜花护花,贮以屋室。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七出《逢舟》:“〔琐寒窗〕匆忙扮作新人,夺藏娇,金屋身,一身宠爱,尽压钗裙。”

鲁迅《惜花四律》诗之二:“剧怜常逐柳絮飘,金屋何时贮阿娇。”


见“金屋贮娇”。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慧妃指着满屋的牡丹道:想不到,你~啊!”


【典源】 旧题汉·班固 《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今译】 汉武帝刘彻(即位前封胶东王) 几岁时,其姑母长公主将他抱在膝上,问他:“儿想娶媳妇吗?”然后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刘彻都说不要。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阿娇好吗?”刘彻笑着回答:“好。如果能得阿娇作媳妇,我当作金屋给她住。”长公主十分喜悦,即向刘彻的父亲景帝苦苦要求,于是二人成婚。阿娇后立为陈皇后。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宠爱妻妾,或形容受宠爱的妻妾; 也以“金屋”等指后妃、妻妾的居处。

【典形】 阿娇、藏娇屋、陈后黄金屋、陈娇金屋、汉妃金屋、汉娇、黄金屋、金屋、金屋藏娇、金屋宠、金屋人、金屋贮娇、阿娇金屋、阿娇深贮、安排金屋、贮金屋、金屋妆成、贮阿娇、黄金堪作屋。

【示例】

〔阿娇〕 唐·李白《妾薄命》:“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藏娇屋〕 清·赵翼《蒋莹溪别驾馆爱妾》:“冶游喜有藏娇屋,侨寓兼为避债台。”

〔陈后黄金屋〕 唐·李白《怨情》:“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陈娇金屋〕 清·文廷式 《贺新郎》:“须不羡陈娇金屋,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

〔汉妃金屋〕 唐·罗隐《燕》:“汉妃金屋远。卢女杏梁高。”

〔汉娇〕 宋·张炎《庆春宫·金粟洞天》:“避风归去,贮金屋,妆成汉娇。”

〔黄金屋〕 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五:“岁暮望汉宫,谁在黄金屋?”

〔金屋藏娇〕 明·金堡《风流子》:“素馨田畔路。当年梦,应有金屋藏娇。”

〔金屋宠〕 南朝梁·刘潜《闺怨》:“本无金屋宠,长作玉阶悲。”

〔金屋人〕 宋·刘筠《与客启明》:“故山夜鹤空多怨,金屋人争诵子虚。”

〔金屋贮娇〕 南朝梁·费昶《长门怨》:“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


【词语金屋藏娇】  成语:金屋藏娇汉语词典:金屋藏娇

猜你喜欢

  • 谢公重起

    源见“东山再起”。谓重新出仕。宋晁端礼《上林春》词:“看花临水,算已号,醉吟居士。奈苍生,尚满望、谢公重起。”

  • 张范通梦

    源见“范张鸡黍”。喻指生死至交。唐皇甫冉《送魏六侍御葬》诗:“张范唯通梦,求 羊永绝踪。”

  • 花见羞

    《新五代史.唐明宗家人传》:“淑妃王氏,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少卖梁故将刘?为侍儿,?卒,王氏无所归。是时,明宗(后唐明宗李嗣源)夏夫人已卒,方求别室,有言王氏于安重诲者,重诲以告明宗而

  • 龙智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知,音智。”魏献子,即魏舒,晋

  • 曾母投杼

    杼(zhù注):织布机上来回穿织的线梭子。此典指曾参母亲听到多次流言,也扔掉织布线梭子而逃避。后以此典比喻人言可畏。曾参(前505年——前436年),又称曾子,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

  • 一枕黄粱

    源见“黄粱梦”。一场幻梦。或喻人生的短暂,或喻人生富贵的虚幻或喻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宋李曾伯《沁园春.送乔宾王》词:“一枕黄粱,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明无名氏《贫富兴衰》三折:“百年世事沤随浪,都

  • 陆绩橘

    源见“陆绩怀橘”。借指孝敬父母的礼物。唐 欧阳行周《送周孝廉擢第归觐序》:“已比郄诜之玉,思怀陆绩之橘。”唐张祜《送卢弘本浙东觐省》诗:“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词语陆绩橘】   汉语大词典:陆绩

  • 神人送玉衣

    《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后三岁失父”裴松之注引《魏书》载:甄后幼时,每寝,“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相者刘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因以“神人送玉衣”为称颂贤后的典实。唐皇甫冉《赠恭

  • 女子知伯休

    同“儿女识韩康”。清王士禛《与董苍水等小饮叶子吉学士斋》诗:“世情但竟牢 石耶,女子犹知伯休那?”

  • 星坼

    同“星坼中台”。唐温庭筠《题安丰里王相林亭》诗:“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