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门户之见

门户之见

门户:宗派、派别。维护宗派利益的偏见。出自隋末唐初时人韦云起之事迹。韦云起,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隋开皇中以明经补符玺直长,仁寿初为通事舍入,大业初改任谒者。他曾上书隋炀帝说:现在朝廷里山东人很多,他们自立门户,笼络了许多人,欺骗上司,如果不加控制,必然败坏朝政。后人遂据此将维护宗派利益的言论称作“门户之见”。亦作“门户之争”。唐王朝建立后,韦云起曾任农圃监、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等职。后被杀。

【出典】:

新唐书》卷103《韦云起传》3993页:“仁寿初,诏百官举所知,述举云起通事舍人。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奸状。”

【例句】:

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是以先生于河东三原均有微辞,而姚江之说,则必迁就之,以成其是。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门户之见也。” 清末民初·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翁同和传》:“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致数十年来而未已。” 郭沫若《王安石的〈明妃曲〉》:“这是应该怪宋代,尤其是司马光及程朱之徒的门户之见。”


偏正 门户,喻指宗派、派别。在艺术领域或部门等方面袒护自己一派的观点、成见。钱钟书《围城》:“现在放着一位韩太太,自己偏来代课……人家全明白是~,忙煞也没处表功。”△贬义。多用于描写学术研究或思想派别成见。→一家之学 一孔之见 ↔兼收并蓄 千古卓识 百花齐放


【词语门户之见】  成语:门户之见汉语词典:门户之见

猜你喜欢

  • 转胞

    《文选》卷四十三晋.嵇叔夜(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汉.向长字子平,王莽时隐士;台佟字孝威,东汉初隐士),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 双鲤书

    源见“鱼传尺素”。指书信。宋晁补之《斗百草》词:“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

  • 孤屿诗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唐.李善注:“永嘉江也。”南朝谢灵运曾写过一首《登江中孤屿》的诗,抒发登临永嘉江中孤屿的感受。后以“孤屿诗”作为咏江游之典。唐.钱起《送包何东游》:“子好

  • 菖蒲花

    唐.姚思廉《梁书.皇后传.太祖张皇后》:“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昌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当富贵。’因遽取吞之。是月产高祖。”高祖

  • 负局翁

    同“负局先生”。明高启《美人磨镜词》:“匣中旧镜龙蟠背,昏尽如同月逢晦。寻得街头负局翁,粉铅和汞拭青铜。”【词语负局翁】   汉语大词典:负局翁

  • 六凿相攘

    《庄子.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认为眼、耳、鼻、口

  • 问天呵壁

    同“呵壁问天”。清黄景仁《霜叶飞.湘江夜泊》词:“又恐惹、冲冠发指,问天呵壁从头起。”【词语问天呵壁】  成语:问天呵壁汉语大词典:问天呵壁

  •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喻:通晓。 这里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使人明白一个大道理。语出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史记.李将军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水流花谢,春天已不知去向。 后常用以表示事物消失无影无踪。语出五代.南唐李后主《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儿女英雄传》二八回:“倘然这些女眷们不论那一时那一人提起来,都拉住手要瞧瞧,

  • 项岂砥石

    《新唐书.林蕴传》:“林蕴字梦复,泉州蒲田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刘辟反,蕴晓以逆顺,不听。复遗书切谏,辟怒,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呼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