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问津

问津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答道,正是。长沮便说,他既然被称为圣人,当然知道渡口在哪里,还问什么呢?

【出典】: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例句】: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指 “询问”、 “打听”,如 “无人问津”即言 “无人过问”、“无人打听”。

问津”此义从何而来呢?

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 《桃花源记》,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武陵郡一位渔人乘船在河上打鱼,夹岸桃花盛开,景色分外迷人,他让自己的船顺流而下,忽然发现桃林尽头有座山,山有个洞,洞中有光,他便进去了。洞越来越大,走到尽头豁然开朗起来,里面竟然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因避秦乱而逃到这里,从此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过着无忧无虑、怡然自乐的生活。他们嘱咐渔人说,这里的事 “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返回时沿路做了标记,以便日后再来寻访。到了武陵郡后,渔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守,太守让渔人做向导,派人去寻找那个地方,结果标记都不见了,那山洞怎么也找不到了。

那山洞里面的世界,人们说是 “世外桃源”。

后来,有个南阳高士刘子骥听说此事后, “欣然前往”,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不久,他就病故了,“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问津”一语便被广泛运用开来。

问津”一语最早见于 《论语·微子》: “使子路问津焉。”但表示 “询问”、“过问”、“打听”等义并被广泛使用,则缘于 《桃花源记》。


【词语问津】   汉语词典:问津

猜你喜欢

  • 归马华山阳

    同“归马放牛”。唐杜甫《有感》诗:“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 蚨母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南方有虫,名暾?,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

  • 召伯树

    同“召公棠”。前蜀贯休《上卢使君》诗:“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词语召伯树】   汉语大词典:召伯树

  • 新丰犬识家

    源见“鸡犬识新丰”。指对故园的依恋。宋宋祁《离宛丘舟中作》诗:“不随东鲁人浮海,正似新丰犬识家。”【词语新丰犬识家】   汉语大词典:新丰犬识家

  • 齐相狐裘

    源见“晏子裘”。誉称节俭。清查慎行《敝裘》诗:“敢援齐相狐裘例,尚可随身十五年。”

  • 程门雪

    同“程门立雪”。清袁枚《送座主大廷尉邓逊斋先生还蜀》诗:“绛帷丝竹程门雪,再说今生事恐非。”

  • 履霜知冰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盖言顺(顺,通慎)也。”行于霜上而知严寒结坚冰的冬季即将到来,故应防慎于始,切实安排好过冬的事。后因用以比喻见微知著,寻端见绪,防微而杜渐。《后汉书.蔡邕传》:“是

  • 悬头刺股

    同“悬梁刺股”。《敦煌变文集.齖䶗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并列 把头挂于梁,用锥刺股。形容刻苦发愤学习。《太平御览》卷363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

  • 两戒

    《新唐书.天文一》:“初,贞观中,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以唐之州县配焉。而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

  • 帨缡

    《仪礼.士昏礼》:“母施矜结帨。”东汉.郑玄注:“帨,佩巾。”《诗经.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汉.毛氏传:“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施矜结帨。”东汉.郑玄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