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侯之波

阳侯之波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休(溺)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后因以“阳侯之波”用指极有威慑和危害力的轩然大波。

文选》卷四张衡《南都赋》:“汰瀺灂兮舩容裔(汰,水波;瀺滑,音chánzhóu,水声;舩,船;容裔,起伏貌),阳侯浇兮掩凫鹥(浇,回波;凫鹥,凫,野鸭,鹥,海鸥,凫鹥,泛指水鸟。)。”


【典源】 《楚辞》 屈原 《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汉·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汉·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 其国近水, 㲻(ni) 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今译】 传说阳侯是古代陵阳国侯,他的侯国靠近水,自己溺水而死。死后他的魂灵成为水神,能兴起大风浪,伤害人,称之为阳侯之波。

【释义】 后以此典指水神; 也借指风浪。

【典形】 波神、阳侯、阳侯波、阳侯伏、阳侯卷波、鼓波阳侯、傲阳侯。

【示例】

〔波神〕 唐·元稹《生春》之八:“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阳侯〕 晋·左思《蜀都赋》:“吹洞箫,发棹讴; 感鲟鱼,动阳侯。”

〔阳侯波〕 金·元好问 《并州少年行》:“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阳侯伏〕 清·纳兰性德《颜延年侍宴》:“江清冯夷俯,海静阳侯伏。”

〔阳侯卷波〕 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惟神使阳侯卷波,羲和奉命。”


【词语阳侯之波】  成语:阳侯之波

猜你喜欢

  • 用武之地

    适宜打仗的地方。指战略要地。姚襄(331-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八年(公元352年),父死之后降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为晋将殷浩所

  • 七步八叉

    源见“七步成诗”、“八叉手”。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儿女英雄传》三七回:“老爷道:‘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歧路灯》

  • 田方简傲

    源见“贫贱骄人”。谓蔑视富贵。唐李瀚《蒙求》:“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谓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佐,好象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作琢磨玉器的砺石一样。后则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周宣王时期,有一首劝宣王广求异才的诗歌。诗中说,仙鹤鸣在水泽里,声音闻

  • 献果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后因以“献果”谓以新获果品进献天子、宗庙。亦泛指向内廷进献财物。明 沈榜《宛署杂记

  • 不胜衣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叶公子高身材矮小而瘦弱,好像连自己的衣服都不能承担似的。后用以形容人身体瘦弱。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沈郎消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 愧邓禹

    同“邓禹笑人”。明吴应箕《吁嗟行》:“君不见昔人寂寂愧邓禹,至今身名等丘墟。”

  • 琴丧人亡

    源见“人琴俱亡”。指亲友亡故。五代齐己《谢孙郎中寄示》诗:“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 漫酱瓿

    同“覆酱瓿”。宋王安石《进字说》诗:“但可与人漫酱瓿,岂能令鬼哭黄昏?”

  • 橘树当家僮

    同“千头木奴”。唐卢纶《送陈明府赴萍县》诗:“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