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隐若敌国

隐若敌国

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侧足,因担心而不敢正面相向)。诸将见战陈(同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常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汉光武帝大将吴汉,性格坚强,极有胆力,即使面临大敌,形势不利,亦能镇定自若,岿然而有筹略在胸。故刘秀夸赞他俨然像一个相当的国家。隐,威重貌。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后因比喻对国家极有影响的杰出人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主谓 隐,威严的样子;敌国,可以和国家相匹敌。形容人威严、庄重。也指其人对国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李贤注:“隐,威重之貌。言其威重若敌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张延隽)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矣。”△褒义。多用于威严的将领。也作“隐然敌国”。


【词语隐若敌国】  成语:隐若敌国汉语词典:隐若敌国

猜你喜欢

  • 心丧

    《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郑玄注:“心丧,戚容如父而无服也。”后因以“心丧”指为师守丧。《后汉书.李郃传》:“〔郃死〕门人上党 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

  • 天帝乐

    源见“钧天广乐”。借指宫廷歌舞欢乐。宋刘钧《灯夕寄献内翰》诗:“简子最知天帝乐,孟家惟信紫姑灵。”

  • 媚寝

    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孙亮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

  • 平子四愁

    《文选》卷二九载汉张衡《四愁诗》。序曰:“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张衡,字平子。后遂以“平子四愁”为咏愁的典实。唐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亦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

  • 濮上桑间

    源见“桑间濮上”。喻指男女幽会之地。《金云翘传》十回:“良家女妾,深闺寡妇,星前月下,濮上桑间,求一行乐而不可得。”见“桑间濮上”。《野叟曝言》9回:“岂不闻瓜田李下,君子不居,~,诗人所刺。”【词语

  • 生同衾,死同穴

    《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衾(qīn):被子。意谓生时共用一床被,死后合居一冢坟。形容夫妻恩爱,生死不渝。其他 衾,被子。生时同一条被,死后同

  • 狧糠及米

    见“舐糠及米”。谭嗣同《报贝元征书》:“苟得我之海口海岸,所谓~,而内地内江又化为海口海岸之形矣。”【词语狧糠及米】  成语:狧糠及米

  • 陵谷变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举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小雅.十月之交》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之语,说出了地形的自然变化。后遂用为咏世事或自然变迁之典。唐.崔途《过陶征君隐居》诗

  • 寒具触

    源见“桓玄寒具油”。指弄脏珍贵的字画。清唐孙华《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诗:“萧疏宛觉商飙生,珍惜休教寒具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