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侯白传》载:侯白,隋 魏郡人,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好为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启颜录》十卷。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唐无名氏《玉泉子》:“白敏中为相,尝欲以前进士侯温
源见“乌鹊填桥”。指银河。也喻指宫苑中的池沼。唐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宋史.晏敦复传》:“敦复为谏官,鲠直敢言。会秦桧主和议,敦复廷争甚力。桧使人劝其曲从,敦复曰:‘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后遂以“老辣”喻办事老练厉害。茅盾《子夜》五:“荪甫铁铸的人儿,办事
源见“方朔偷桃”。指仙道生活。明高启《送吕志学秀才入道》诗:“客窗炊黍回新梦,仙圃偷桃记昔缘。”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 由买山而隐。’”后因以“支遁买山”称退隐山林。五代齐己《渚宫莫问诗》之四:“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之一:“归来病鹤记城闉,旧踏松枝雨露新。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粗识君王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自注:“前辈戏语,有西湖
崩:败坏。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 古人认为礼乐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教化的根本,不可长期旷废。语出《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
同“渔阳掺挝”。宋苏轼《兴龙节侍宴》诗:“幅巾起作《鸜鹆舞》,叠鼓谁掺《渔阳挝》?”
亦作“异口同音”。大家的说法都相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主谓 很多人说出同样的话。形容意见相同。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众蒙古王爷~地:永远
《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下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天道无亲”,意谓上天公正,不偏袒亲私。唐.陈子昂《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嗟尔百代,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