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重。”
原是对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笔势灵活有力的称誉,后常用于比喻书法笔势、舞姿等的俊逸潇洒。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重。”
原是对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笔势灵活有力的称誉,后常用于比喻书法笔势、舞姿等的俊逸潇洒。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发兵围困宋国,“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
源见“玉楼受召”。称文人逝世。《花月痕》四七回:“嗣后又知痴珠赴召玉楼,秋痕身殉。”【词语赴召玉楼】 成语:赴召玉楼汉语大词典:赴召玉楼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谓好朋友虽然远在天涯,犹近如比邻。明.王世贞《与吴明卿书》之一:“天涯比邻,固古人神旷之说。”见“天涯若比邻”。明·王世贞《与吴明卿书》之一
《淮南子.氾论训》高诱注载:传说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临洮,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后因用“翁仲”指称铜像或石像。《三国志.魏明帝纪》“景初元年十二月”裴松之注引
参见:张堪折辕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诗人想象回家后深夜与妻畅谈的情景。烛燃既久,烛心结成穗形的花,烛光
同“金鸡诏”。清 黄鷟来《述德叙怀一百韵上抚军范公》诗:“果下鸡竿赦,真蒙鹤足怜。”
同“鸱夷子”。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词语鸱夷】 汉语大词典:鸱夷
源见“徐妃半面妆”。指女子美丽的面饰。宋辛弃疾《永遇乐.赋梅雪》词:“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着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
源见“李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唐元稹《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膺门偏拜阮元瑜。”前蜀贯休《别卢使君》诗:“幸到膺门下,频蒙俸粟分。”【词语膺门】 汉语大词典: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