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复风之报”。表示圣贤被谗,上天示警。唐李白《寓言》诗之一:“圣贤遇谗慝,不免人君疑。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源见“梅花妆”。咏梅花。清毛奇龄《宋德寿宫梅》诗:“风开上林雪,日映寿阳红。”
源见“袁安高卧”。谓居贫守节。宋袁去华《水龙吟.雪》词:“洛阳高卧,萧条门巷,悄无人到。”
源见“咏絮”。用以称颂女子有文才。清钱谦益《许夫人啸雪庵诗序》:“以薛瑶啖香之质,挟谢韫咏絮之才。”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汉高祖刘邦有眉骨突出圆起之相,称为龙颜。后用以咏刘邦,又用“龙颜”泛称帝王之相貌。唐.李瀚
同“桀犬吠尧”。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跖犬噬尧理则然兮。”主谓 ①比喻嫉妒贤才。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咎繇不作谁与平兮,~理则然兮。”②见“跖狗吠尧”。△贬义。用于描写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马融,字季长,扶风人,“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
源见“击碎胡琴”。谓设法见知于世。清徐乾学《北征》诗之七:“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铗难。”
《国语.周语下》:“昔史佚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后因以“德让”指礼让。汉扬雄《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
为了事业的成功,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因听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杀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国,寺人披追赶不及,斩其一袪(袖口)而还。后来,晋惠公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