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

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

唐.杜甫《渚将五首》其四:“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气祲未全销。”

又《送容州中丞赴镇》:“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军。”李瀚《蒙求》:“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典源】 《后汉书·马援列传》注引《广州记》 曰:“ (马) 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水经注·温水注》引《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阯,在边界上树立两根铜柱,作为汉与南方外国的疆界标志。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将领征战边地建功。

【典形】 伏波铜柱、汉将柱、汉柱、马援铜柱、马援柱、马柱、铜标、铜留铸柱、铜柱、铜柱标、铁柱成千古、云深铜柱、铜柱勋高、铜柱伏波。

【示例】

〔伏波铜柱〕 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灿星辰而增辉,挂文字而不灭,虽汉家金茎,伏波铜柱,拟兹陋矣。”

〔汉将柱〕 明·陈子龙《送张孝廉游广州》:“应题汉将柱,独上武王台。”

〔汉柱〕 宋·范成大《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摩挲汉柱怆分襟,邂逅吴船喜盍簪。”

〔马援铜柱〕 元·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

〔马柱〕 清·丘逢甲《寄兰史晓沧菽园》:“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铜标〕 明·汤显祖《紫钗记》:“将礼登坛,冠世英雄表。金汤生气象,回铜标。”

〔铜留铸柱〕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鸢泊启行,蛮溪请往。铜留铸柱,革誓裹尸。”

〔铜柱〕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西距大秦,杂金行而孕气;南通交趾,枕铜柱以为邻。”


猜你喜欢

  • 镜重圆

    同“破镜重圆”。元 李爱山《集贤宾.春日伤别》套曲:“今日个宝钗头擘双鸳,看何时镜重圆?”

  • 弹鱼

    同“弹铗歌鱼”。元施惠《一枝花.咏剑》套曲:“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

  • 记姓名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后以“记姓名”讥讽不读书。唐韦蟾《长乐驿谑李汤给事题名》诗:“只应学得虞

  • 汉阴机

    源见“抱瓮灌园”。指汉阴丈人所斥笑的机巧之心。唐陈子昂《题田洗马游岩桔槔》诗:“谁怜北陵客,未息汉阴机。”唐杜甫《登舟将适汉阳》诗:“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词语汉阴机】   汉语大词典:汉阴机

  • 贵识王祥

    源见“吕虔刀”。比喻能知贵显,慧眼识人。明李东阳《送开州陈同知》诗:“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

  • 照山鸡

    同“照镜舞山鸡”。唐李商隐《破镜》诗:“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

  •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42` 安定和危难,可以互相转化,灾祸和幸福,可以互为因果。语出《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成者,岂独胚胎然哉!”其他

  • 势有必至,理有固然

    见〔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词语势有必至,理有固然】  成语:势有必至,理有固然

  • 临川内史

    《宋书.谢灵运传》:“太祖知其(谢灵运)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故遂用为咏内史之典。唐.皎然《送演上人之抚

  • 玉盘盛手

    《燕丹子》卷下:“太子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相传,燕丹子惧秦之时,得遇荆轲。他觉得荆轲智勇过人,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