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宝山

七宝山

①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三十里,与无为县接界。《方舆胜览》卷48无为军:七宝山“在巢县。濡须山谓之东关,七宝山谓之西关”。《方舆纪要》卷26巢县:七宝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与含山县界之濡须山对峙,相距十里。魏人筑西关于此,以拒吴处也”。

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8:“旧有七宝寺”,故名。《方舆纪要》卷90:七宝“即吴山西南面支峰也”。

③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宋置上宝场,采银锡,后废。明嘉靖《汀州府志》卷2 《山川》长汀县:七宝山“在县东南,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④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七宝山在“县东十余里。旧常产银、铅,因名”。

⑤在今山东莒县北一百里。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5:七宝山“山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曰七宝”。

⑥在今湖南浏阳市东。《方舆纪要》卷80浏阳县“大围山”条下:七宝山“其山产铅、铁矿,硼砂,青、胆二矾,土黄、吸针石,故名”。


古山名。(1)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区白马巷西、吴山南。以七宝寺得名。山顶有大观台。东麓有三茅宁寿观、白鹿泉,西麓有青霞洞等名胜地。(2)在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北,接含山县界。三国魏于此筑西关,隔濡须水与吴所筑濡须山上的东关相对。魏、晋、南北朝为兵争之地。(3)在今山东省莒县北约百里。出金、银、铜、铁、铅、锡、土,凡金、银非此土不液,故名七宝。(4)在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黄、碱石等七矿,故名七宝。明洪武中曾于此开设铁冶。(5)即“七岩山”。


猜你喜欢

  • 化梭亭

    在今江西樟树市城内。明《寰宇通志》卷37临江府:化梭亭“在府治东北三十里清江镇。晋陶侃渔于雷泽,得织梭挂壁间,一日雷电,梭化为龙而去。后人遂作亭于陶母墓前”。

  • 又作暨。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春秋》: 庄公九年 (前685),“公及齐大夫盟于蔇”。杜注: “蔇,鲁地。琅邪缯县北有蔇亭。” 《公羊传》作 “暨”。古邑名。又作暨。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苍

  • 大信镇

    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河口。明、清置巡司于此,亦称东梁山巡司。《方舆纪要》卷27当涂县:大信河“今有大信巡司,亦曰东梁山巡司,置于府西南大信河口之大信镇”。在山东省即墨市西南部。面积93.1平方

  • 夏城

    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方舆纪要》 卷41 夏县: 夏城 “相传禹建都时筑,一名禹王城。城内有青台,高百尺,或谓之涂山氏台”。

  • 北路中右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 南满洲

    简称南满。清末民国时,东三省南部之称。东北地区称为满洲,满洲之南部称为南满。

  • 聊城县

    ①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二十二里阎觉寺镇附近聊古庙。三国魏属平原郡。西晋属平原国。北魏太和二十三年 (499) 徙今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王城,为平原郡治。隋属武阳郡。唐属博州。天祐三年 (

  • 苎萝山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二里。为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郑旦出生地。《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卖薪之女,曰西施、郑旦。”即此。在今浙江省诸暨市,或说在杭州市萧山区境。为越国美女西施、郑旦出生地

  • 松滋郡

    东晋成帝时侨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安帝时废为松滋县。

  • 荻苴侯城

    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汉书·功臣表》: 元封三年 (前108) 韩陶以朝鲜降将封荻苴侯,即此。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5谓 “今讹为龙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