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山砦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七宝山砦“七峰连起,如连环然”。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七宝山砦“七峰连起,如连环然”。
在今山东章丘市北。即淯河之下流。《方舆纪要》卷31章丘县:白云湖在“县(章丘县旧治)西北七里。周六十里。俗名刘郎中泊,流合小清河。湖中多鱼、藕、菱芡、蒲苇之利。洪武中,设河泊所于此,寻革”。
一作海澶山,又名东岚山。即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明一统志》 卷74福州府 《山川》:海坛山 “在福清县东南,海上远望如坛,因名”。《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海坛山 “上多云气,亦名东岚山”。
一名杨家庄。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杨庄镇。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中运河口移此,遂成为水陆交通重镇。(1)在河北省三河市中部偏南。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杨庄,人口890。1953年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土地关”条下:“由栖鸡五里至冷溪。”清设冷溪(碛)汛。《清一统志·四川统部》: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冷碛”。民国《峨边县志》卷2:冷碛关
在今山东日照市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河山 “在日照县北二十里。《县志》: 为县主山,以其为境内众河之源,因名”。
三国吴宝鼎中析宜春县置,属安成郡。治所在今江西新余市南三里。《元和志》 卷28袁州: 新渝县 “因渝水为名”。隋开皇中并入吴平县。十八年(598) 复置,移治龙池墅 (今新余市南珠珊乡炉下村附近)。大
①北宋置,属高邮军。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四十里三垛镇。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四年(1130),金人攻楚州,“独海陵岳飞屯三墩,仅能为援”。即此。②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三墩镇。明在里护塘筑墩防倭,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为掖水所出之山。《魏书·地形志》 东莱郡掖县: “有掖山祠。” 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南二十里焦家庄乡者来坝。《汉书·地理志》 颜师古注: “骊音力迟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 西晋改属武威郡。《晋书·张祚传》: 东晋永和十
唐初建,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元和志》卷25润州上元县: “辅公祏城,在县东七里。其地本齐文惠太子苑地也,公祏抅乱,筑以为城。其年(按指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 公祏平,城遂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