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里镇

七里镇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

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1)镇名。(1)在安徽省石台县中部、秋浦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人口1.4万。古名古里,晋改仁里,宋称七里,以环山带水平旷长及七里为名。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始为石埭(1965年改石台)县治。原为七里区。1962年设七里公社,1973年置城关镇,1987年以城关镇与七里乡合并置七里镇。主产稻、小麦、油菜籽。有机床修配、木材加工、汽车修配、水泥预制件、食品等厂及合资企业石城公司。盛产茶叶。新殷、七源公路经此。名胜有蓬莱仙洞、慈云洞。(2)在湖南省资兴市西北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圩,人口1980。镇以山得名。1949年属资兴县二区。1956年属高坡乡。1958年并入蓼市公社,1961年为七里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甘薯、小麦,盛产油茶。矿产有煤。有煤矿、大型养猪场及铸造、冶炼、粮食加工等厂。设有圩场。公路通市区。(3)在四川省阆中市境中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人口530。因镇境四周为山,中有一坝,横亘七里,故以名镇。1950年设七里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七里镇,白塔乡并入。盛产蚕茧、棉花。有缫丝、轧花、酿造、服装等厂。南广公路经此。有始建于明、清之际的古建筑阆中白塔和大佛石刻等古迹。(4)在甘肃省敦煌市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台村,人口 1400。以镇区距敦煌城七里得名。1956年设七里镇。盛产棉花、胡麻。有石棉、芒硝等矿。有面粉厂、冷库、砖瓦厂。青海石油勘探处、青海石油干校、青海石油研究所、甘青藏石油开发会战指挥部敦煌分部设此。为农贸集市。215国道经此。有沙州故城遗址、白马塔、祁家湾汉墓群等古迹。(2)集镇名。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南部。七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人口680。以境内七里店得名。产稻、玉米、油菜籽。建筑业兴盛。有建材、制棕等厂。朝阳机械厂驻此。316国道经此。阳安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温水

    ①又名温河。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五十里。《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温河 “源出口外孤石峪,旁有温泉堡,裂头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西曰汤河,

  • 双庙湾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后湾村。清光绪《绥德州志》卷2:“双庙湾“在城西一百一十里。延长五里。”

  • 老吴市镇

    即吴家市。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七十里吴市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昭文县图:东北有老吴市。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常熟县东有“老吴市镇”。

  • 陆溪口

    即陆口镇。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四十八里陆溪镇。《清一统志·武男府二》:陆口镇“在嘉鱼县西南。今名陆溪口。三国吴以此为控制要地”。即“蒲圻口”。

  • 昌都县

    1913年改昌都府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后属西康省。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区,北接青海省。属昌都地区。面积1.1万平方千米。人口8.9万。辖3镇、12乡。县人民政府

  • 巴沟河

    一名丰乐河。在今河南商丘、虞城、夏邑、永城等县境。《清一统志·归德府》:丰乐河“自商丘县朱家双庙流至焦家庄,入夏邑县界,名曰响河。又东流至朱家桥,入永城县界,名曰巴沟河。又流至梁家桥入江南境,出睢河以

  • 商代地名。在今河南温县东。《甲骨文合集》37532: “辛酉卜,在敦贞: 王田衣逐无灾。”古邑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商时常为诸侯进贡之地。

  • 㟙山

    ① 一作蜡山。 又名雀山。 在今山东烟台市南㟙山。 清光绪 《登州府志》 卷3: 㟙山 “山麓有温泉”。②即鹊山。今山东济南市北鹊山。即“鹊山(2)”。

  • 牛羊箐

    在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老街。《方舆纪要》卷115教化三部长官司:牛羊箐“在司南。有酋长守其地”。

  • 桓都县

    唐渤海国置,为桓州治。治所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南通沟村。辽废。古县名。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集安市西通沟。为桓州治。辽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