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楚

三楚

①秦汉时将战国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相当今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但南郡与淮北诸郡隔绝,不应同属西楚,项羽都彭城称西楚霸王,则彭城当属西楚。

②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27:“(楚)文王徙都郢,故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是为西楚。汉封元王交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为东楚。又封厉王胥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是为南楚。”此为后起之说,与秦汉时三楚之义不符。

③宋周羽翀著《三楚新录》载五代时马殷据长沙(今湖南长沙市),周行逢据武陵(今湖南常德市),高季兴据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因三国都在古楚地,故称为三楚。


(1)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战国楚地为三楚。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豫章、长沙为南楚。但南郡与淮北诸郡隔绝,不应同属西楚,项羽都彭城称西楚霸王,则彭城当属西楚。疑《货殖列传》有误。《汉书·高帝纪》注引孟康《音义》:“旧名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西楚约当今淮河以北,泗、沂水以西;南楚北起淮、汉,南包江南;东楚跨江逾淮,东至于海。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引《太平寰宇记》谓“楚文王徙都于郢,故江陵是为西楚;汉封元王交于彭城,是为东楚;又封厉王胥于广陵,是为南楚”(今本无)。此为后起之说,与秦、汉时初义不符。(2)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三楚多秀士。”王应麟《小学绀珠》“三楚”:“楚文王都郢,昭王都鄀,孝烈王都寿春。《文选》‘三楚多秀士’注。”(3)宋周羽翀《三楚新录》载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事,因三国都在古楚地,故亦称“三楚”。


猜你喜欢

  • 临潭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瀼州置,治所在临江县 (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瀼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瀼州置,治临江县(今广西上思县西南)

  • 绛溪河

    又名绛水、赤水、牛鞞水。在今四川简阳市西。源出仁寿县东北龙泉山东麓,东北流,至简阳市城北合赤水河注入沱江。《清史稿·地理志》 简州: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径城北,入江。”即“绛水(3)”。

  • 北征

    春秋晋地。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左传》:文公十年(前617),“秦伯伐晋,取北征”。即此。西汉置征县。

  • 玉沟泉

    在今山东泗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32泗水县:玉沟泉在“县西南十一里。西北流入泗水”。

  • 顶心坡

    亦名点心山、观音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 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7峨眉县: 观心

  • 保定镇

    清置,属丽水县。即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六里保定村。《方舆纪要》 卷94丽水县: 保定镇“明初置税课局于此。今废。西南达云和县之石塘隘四十里,西北达松阳县之石佛镇亦四十里,为两县之要隘”。

  • 前乌兰不浪

    即乌兰布拉克。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九十里西乌兰不浪乡。民国 《绥远通志稿》 卷2: 武川县第七区设在乌兰不浪。

  • 卜颜卫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木兰县城东十三里五站屯。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木兰县白杨木河入松花江处。隶奴儿干都司。后废。

  • 邛部郡

    北周天和三年(568)置,属严州(后改西宁州)。治所在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辖境相当今四川越西、甘洛等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治邛部县(今四川越西县东北

  • 安遂县

    南朝宋文帝时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梁为建州治。唐属康州,至德元年(756)改为晋康县。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连滩镇。属晋康郡。齐属广熙郡。隋属永熙郡。唐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