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都镇

三都镇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


(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旧名翁村街。清制为第三都地,故名。民国时置镇,1949年改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复置镇。产稻、茶叶、蚕茧、淡水鱼、柑橘。是建德市水产养殖基地。有食品、服装、电镀、机械、铸造、制伞等厂。农贸集市兴旺。公路通市区。名胜有龙门山和龙门瀑布,东晋开国侯宋兴故里。(2)在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部、浦阳江西岸。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000。清时地属第三都,故名。1956年为三都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三都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1992年白门、红门、丰山、唐山四乡并入。境内西部为丘陵,东部为河谷盆地。产稻、茶叶、蚕茧、草莓、淡水鱼等。工业以建材、轻纺、电子电器为三大支柱。有工业电子、电子元件、电声器材等厂。有贡缎专业市场。浙赣铁路经此并设站,公路通市区。(3)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部、三沙湾内三都岛。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松岐,人口690。明设都图,列为三都,故名。1958年由飞鸾乡析置三都公社,1980年改乡,1984年置镇。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港湾水深,风景优美,为深水避风港。工业有造船、水产加工、渔业机械、瓷器等。有环岛公路,并经轮渡达对岸接飞礁公路。名胜有仙人画等。(4)在江西省铜鼓县中部。面积259.6平方千米。人口1.8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780。宋代陈姓建村,清乾隆时属义宁州上武乡二十三都,简称三都。1949年设三都乡,1958年设高峰公社,1959年分设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2001年西向乡并入。主产稻。森林资源丰富,产香菇、茶叶。有化工、农机、木竹制品、罐头食品等厂。修铜、上铁等公路经此。(5)在江西省修水县东北部、修水两岸。面积94.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000。沿用古区划名,称三都市,又名三都街、三都镇。1949年属梁口等乡。1958年设太阳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镇,1995年改名三都镇。为县粮食、油菜籽、油茶重点产区,盛产大豆、芝麻、花生、柑橘等。有农机、印刷、纺织器材、粮油加工等厂。是县东北部最大集市,柯龙公路经此,为修三公路终点。修水通航。(6)在湖南省耒阳市东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牛脑头,人口2740。以驻地旧为三都得名。建国初属耒阳县七区,1956年设乡。1958年成立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5年石准乡并入。主产稻。矿产以煤为多。有煤矿、渔场、林场、药材场等。设有圩场。有公路接耒攸公路。(7)在湖南省资兴市西北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9万。按旧时行政区划,此地为第三都,后袭为地名。1949年属郴侯区。1956年为三都镇。1958年属蓼市公社,1960年为三都公社。1961年划属东江市。1962年置三都镇。主产稻、蔬菜。煤藏丰富,享“煤田”之誉。有洗煤、耐火材料、塑料、陶器等厂。资兴矿务局设此。京广支线郴三铁路经此设站。公路南通市区、北通永兴县鲤鱼塘。镇内老街有1928年三都苏维埃政府旧址。(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中部偏西。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2万,95%壮族。镇人民政府驻三都街,人口1650。因清初为三都巡检司得名。1950年为柳江县五区,1957年设三都乡。1958年为三都公社,1959年改工农公社,1962年改三都区,1969年复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稻、甘蔗、玉米、花生、柑橙等。手工艺以竹壳凉帽著名。有化工、石粉、农机等厂。设有农贸市场。322、323国道横贯境内。(9)在贵州省惠水县西部、石厂坡西麓、涟江畔。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村,人口4200。三都系布依语音译,意为“三处堵水的地方”,涟江至此形成三道水塘,故名。明为金石番长官司地。1932年置三都镇,1950年废。1963年置三都公社,1984年复置镇。1991年金石乡并入。为惠水粮油产区。产柑橘。是县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猜你喜欢

  • 佛冈厅

    清嘉庆十六年(1811)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佛冈县。道光《佛冈厅志》卷1载:观音山之左股,石室宽敞,正壁刻“永佛寺”三字,室之西畔又有石人像三,俨然拱立。一名佛寺冈,冈顶有村佛冈围。厅因以为名。

  • 淳人县

    即淳民县。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隋书·地理志》: “淳人,开皇十九年置。”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 十二里庄

    在今山东武城县西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首领阎书勤、高元祥等曾两次率队攻打此处的法国教堂。在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首领阎书勤、高元祥曾两次率众攻打此处的法

  • 青岩堡

    即今贵州贵阳市南四十里青岩镇。《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青岩堡在 “府南青岩下。天启初,安邦彦复攻贵阳,使其党李阿二督四十八庄兵围青岩,断贵阳粮道。抚臣王三善使别将王建中救青岩,焚贼寨四十八庄,

  • 改窑汛

    即今贵州长顺县东北改尧乡。旧属定番县(今惠水县),有把总驻守。

  • 苏毗

    西藏古代族部名,旧称西女国或女国。《隋书·女国传》:“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新唐书·苏毗传》:“苏毗,本西羌族,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

  • 大镬山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海中大镬岛。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省沿海要隘全图》:阳江县东南海中有大镬山。

  • 落星山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南岸。《寰宇记》 卷90升州上元县 “落星山” 条引 《南徐州记》: “临沂县前有落星山,吴大帝时,山西江上置三层高楼,以为此名。吴主游猎憩息地。” 《文选》 卷5左思 《吴

  • 峡州

    北宋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 (今湖北宜昌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长阳、远安等市县地。建炎中,移治石鼻山 (今宜昌县西北); 绍兴五年 (1135) 复还旧治。端平元年 (1234) 徙治于江南

  • 云冈堡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三十里云岗镇北。《方舆纪要》卷44:云冈堡,“《边防考》,云冈有新旧二堡。嘉靖中,以旧堡地形卑下,北南受敌,因筑新堡于北崖,移官军戍守。仍存旧堡, 以便行旅。二堡皆土筑,各周一里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