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都镇

三都镇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三都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义宁州西南铜鼓营东北有三都。


(1)在浙江省建德市东部、新安江南岸。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2000。旧名翁村街。清制为第三都地,故名。民国时置镇,1949年改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复置镇。产稻、茶叶、蚕茧、淡水鱼、柑橘。是建德市水产养殖基地。有食品、服装、电镀、机械、铸造、制伞等厂。农贸集市兴旺。公路通市区。名胜有龙门山和龙门瀑布,东晋开国侯宋兴故里。(2)在浙江省诸暨市西北部、浦阳江西岸。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000。清时地属第三都,故名。1956年为三都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三都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1992年白门、红门、丰山、唐山四乡并入。境内西部为丘陵,东部为河谷盆地。产稻、茶叶、蚕茧、草莓、淡水鱼等。工业以建材、轻纺、电子电器为三大支柱。有工业电子、电子元件、电声器材等厂。有贡缎专业市场。浙赣铁路经此并设站,公路通市区。(3)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部、三沙湾内三都岛。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松岐,人口690。明设都图,列为三都,故名。1958年由飞鸾乡析置三都公社,1980年改乡,1984年置镇。为福建省重要渔港之一。港湾水深,风景优美,为深水避风港。工业有造船、水产加工、渔业机械、瓷器等。有环岛公路,并经轮渡达对岸接飞礁公路。名胜有仙人画等。(4)在江西省铜鼓县中部。面积259.6平方千米。人口1.8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780。宋代陈姓建村,清乾隆时属义宁州上武乡二十三都,简称三都。1949年设三都乡,1958年设高峰公社,1959年分设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2001年西向乡并入。主产稻。森林资源丰富,产香菇、茶叶。有化工、农机、木竹制品、罐头食品等厂。修铜、上铁等公路经此。(5)在江西省修水县东北部、修水两岸。面积94.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000。沿用古区划名,称三都市,又名三都街、三都镇。1949年属梁口等乡。1958年设太阳升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镇,1995年改名三都镇。为县粮食、油菜籽、油茶重点产区,盛产大豆、芝麻、花生、柑橘等。有农机、印刷、纺织器材、粮油加工等厂。是县东北部最大集市,柯龙公路经此,为修三公路终点。修水通航。(6)在湖南省耒阳市东部。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牛脑头,人口2740。以驻地旧为三都得名。建国初属耒阳县七区,1956年设乡。1958年成立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5年石准乡并入。主产稻。矿产以煤为多。有煤矿、渔场、林场、药材场等。设有圩场。有公路接耒攸公路。(7)在湖南省资兴市西北部。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人口4.9万。按旧时行政区划,此地为第三都,后袭为地名。1949年属郴侯区。1956年为三都镇。1958年属蓼市公社,1960年为三都公社。1961年划属东江市。1962年置三都镇。主产稻、蔬菜。煤藏丰富,享“煤田”之誉。有洗煤、耐火材料、塑料、陶器等厂。资兴矿务局设此。京广支线郴三铁路经此设站。公路南通市区、北通永兴县鲤鱼塘。镇内老街有1928年三都苏维埃政府旧址。(8)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中部偏西。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2万,95%壮族。镇人民政府驻三都街,人口1650。因清初为三都巡检司得名。1950年为柳江县五区,1957年设三都乡。1958年为三都公社,1959年改工农公社,1962年改三都区,1969年复三都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置镇。产稻、甘蔗、玉米、花生、柑橙等。手工艺以竹壳凉帽著名。有化工、石粉、农机等厂。设有农贸市场。322、323国道横贯境内。(9)在贵州省惠水县西部、石厂坡西麓、涟江畔。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都村,人口4200。三都系布依语音译,意为“三处堵水的地方”,涟江至此形成三道水塘,故名。明为金石番长官司地。1932年置三都镇,1950年废。1963年置三都公社,1984年复置镇。1991年金石乡并入。为惠水粮油产区。产柑橘。是县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猜你喜欢

  • 白艻镇

    北宋置,属金水县。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白艻镇“在金水县东北四十里”。《资治通鉴》: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唐兵伐蜀,前锋至利州,蜀将王宗勋等西走,“追及(王)宗弼于白艻”

  • 西溪湖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宋《嘉泰会稽志》卷10上虞县:西溪湖“在县(治今丰惠镇)西南三里旧七里湖。《旧经》云:县令戴延兴立,周七里,故以为名。溉田二百顷”。

  • 砻丛山

    即嵸山。 简称丛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寰宇记》 卷104绩溪县: 砻丛山 “在县北二十九里。其山四合交凑,中有大路,向宣州宁国县,路又二郡分界焉”。

  • 莲塘村

    即今广东从化市东北良口镇。清顺治中流溪巡司移驻于此。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

    元代对今西藏译名。乌思即前藏,藏即后藏,纳里速古鲁孙即阿里三部。《元史·百官志三》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 孟英山

    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五十里芒场镇。《明史·地理志》 南丹州: “西有孟英山,旧产银。”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四: “有孟英山,在南丹西五十里芒场相近。止产银。永乐中遣中使雷春开矿于此,今所出甚微

  • 湘乡县

    本西汉长沙国湘南县湘乡,建平四年 (前3)封长沙王 (鲁人) 子昌为湘乡侯,改属零陵郡。东汉为县,仍属零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三国吴属衡阳郡。隋平陈后并入衡山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潭

  • 白雅特城

    在今广东湛江市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法国强租广州湾后建,为经营广州湾之首府。是扩大侵略广东西南之据点。1943年为日本占领,1945年收复,属新建之湛江市。

  • 三十六峰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少室山。唐李白《元丹邱歌》:“元丹邱,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清同治《河南通志》卷7:“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 蓬溪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唐兴置,属遂宁郡。治所即今四川蓬溪县。《寰宇记》 卷87蓬溪县: “取邑内蓬溪为名。” 乾元初属遂州。北宋政和间属遂宁府。元属遂宁州。《元史· 刘元礼传》: 至元二年(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