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都

上都

①即上京。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两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

②对陪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北齐以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为下都,称京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为上都。唐宝应元年(762)以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为上都,与河南府东都、凤翔府西都、江陵府南都、太原府北都合称五都。

③唐大中十三年(859),南诏王蒙世隆称帝,改东京(今云南昆明市)为上都。

④蒙古宪宗六年(1256)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命名开平。中统元年(1260)于此即皇帝位,置开平府;四年以阙廷所在,加号上都。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岸兆奈曼苏默(昭乃门苏木)古城。明洪武元年(1368)徐达率师攻占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元顺帝北趋上都。次年,常遇春率师出塞薄上都,顺帝北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岸),攻占开平(上都)。永乐初荒废。城址尚存。城垣呈正方形,每面为2200米,内有宫城、皇城和外城。


(1)唐时称长安为上都。《旧唐书·吐蕃传》: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乘舆还上都”。(2)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兴建城郭宫室。中统元年(1260年)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加号上都。自后每年春末至秋凉为皇帝避暑、处理政务的夏都,终元一代与大都并称两都。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构成,皆呈正方形。宫城在皇城中央偏北;皇城在外城东南角,多官署;外城北部为帝王苑囿,西部为官署和作坊区,东、西、南三面关厢是庶民居住区和集市贸易场所。遗址至今清晰可见。

元上都故城遗址


猜你喜欢

  • 叠翠山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 叠翠山 “群峰稠叠,青翠可挹,三江皆会其下”。

  • 登封县

    唐万岁登封元年 (696) 改嵩阳县置,属洛州。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元和志》 卷5: “则天因封岳,改为登封。” 神龙元年 (705) 复为嵩阳县。二年 (706) 复为登封县。开元元年 (713)

  • 伊儿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成吉思汗孙旭烈兀的封地。蒙古宪宗三年(1253),蒙哥汗遣旭烈兀率军西征,攻占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等地后建立,都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管辖地域以波斯和小亚细亚为中心,东至阿

  • 茂苑

    旧长洲县 (今江苏苏州市) 之别称。西晋左思 《吴都赋》: “佩长洲之茂苑。” 故长洲有茂苑之称。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分吴县置长洲县,取长洲茂苑为名。白居易 《长洲曲》 诗有 “茂苑绮罗佳丽地

  • 迷渡市

    即今云南弥渡县。明属赵州,置巡司于此。1912年于此置弥渡县。

  • 蚌埠市

    1947年由凤阳县析置,治蚌埠集 (今安徽蚌埠市)。解放后1949年4月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复属安徽省。(蚌bèng) 在安徽省北部偏东、淮河两岸。全市面积5952平方千米(市辖区446平方千米)

  • 大澳埠

    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东平镇之大澳村。清有县丞驻此。

  • 旧土尔扈特东路二旗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分为左、右二旗,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乌苏、奎屯两市西南部。

  • 习降

    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见硕色《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及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99土司。

  • 水城山

    在今云南开远市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临安府》:水城山“在阿迷州东一百二十里。周围渚泽,环抱如城,故名。蛮人多居其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