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周王陵

东周王陵

东周建都洛阳,历二十二代国王,但因史籍失载,致使多数王陵难以确定墓主。从现有史料和考古资料,东周王陵大致可分三个陵区:(1)周王区。在今洛阳市西南周山附近。因山上有东周王陵,故名。此处现存土冢四个,其中三个相依的土冢居东,俗称“三山”。“三山”以西750米处又有一孤冢。“三山”以中间一冢最高,直径75米,高34米;东侧的一冢直径65米,高30米;西侧的一冢直径51米, 高26米。据历代传说, 这里为周敬王、悼王、定王的陵墓。“三山”以西的孤冢巍峨高耸,直径约115米,高近50米,世人称其为周灵王冢。(2)王城陵区。在今洛阳市纱厂南路以东、西工区中心一带。1957年钻探四座东周墓,平面呈现“甲”字形,一侧为近方形的墓室,墓室周围充填河卵石和木炭以防潮防盗,另侧为墓道。发掘出的1号墓室长10米,宽9米,距地表深12米许,南端的斜坡墓道长达40米,墓道和墓圹的壁上,都施红、黄、白、黑四色的彩绘,葬具周围积石积炭。此墓曾遭两次盗掘,从残存的随葬品看,有铜质车马器、玉器、铁器和彩绘陶器,其中石圭还带有“天子”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些大墓附近还陆续发现有规格较高的铜器墓、编钟墓、车马坑、随葬坑等。这里可能是东周早期的王陵区域。(3)金村陵区。在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端。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钻探出一座长19米、宽14米、深12米的大墓,墓道长60米。大墓周围另有二十余座大小墓葬,还有陪葬的车马坑。《水经·洛水注》 引《帝王世纪》曰:“景王葬于翟泉,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太仓位于汉魏故城东北角,即今金村东。金村与翟泉相邻,此大冢应是周景王的陵墓。周威烈王墓也在金村一带。《水经·谷水注》 曰:“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翟泉在两冢之间。”


猜你喜欢

  • 乌鲁克恰提设治局

    193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1938年改设乌恰县。1929年由疏附县属乌鲁克恰提分县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鲁克恰提镇。1944年升县并改名乌恰,迁治黑孜苇,

  • 拉哈

    即今黑龙江讷河县西南拉哈镇。宁讷铁路经此。熊知白 《东北县志纪要》: 讷河县,“县属拉哈站,距县市七十五里”。

  • 李白墓

    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二十里青山西麓。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代著名诗人。卒于当涂,初葬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817),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以李白临终

  • 殷川县

    唐置,属羁縻殷州。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北宋属商州。后废。

  • 北塔堰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武陵县:“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琎增修,接古专陂, 由黄土堰注白马湖,分入城隍及永泰渠,溉田千余顷。”

  • 沔渡墟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二十八里沔水北岸沔渡镇。清光绪《大清一统舆图》作沔渡塘。

  • 鲁甸汛

    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五里鲁甸乡 (甸心)。清设鲁甸汛。

  • 蒲反县

    西汉改蒲坂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东汉复改蒲坂县。即“蒲坂县”。

  • 商於驿

    唐置。在今陕西商州市西。《方舆纪要》卷54商州 “安山驿” 条下: “又商於驿在州西五里。”唐置,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后废。

  • 鄢县

    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西汉惠帝三年 (前192) 改为宜城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属南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改名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