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堡
明置,属抚顺千户所。即今辽宁抚顺市东南大东州。明《辽东志》卷3:东州堡“官军五百二十六员名,奉集堡可屯兵,白隆山可按伏”。《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定辽中卫:东丹(州)堡“在司东百二十里,其相近者有白泽山”。后金天命三年(1618),癸卯,努尔哈赤统兵攻明,“令左四旗兵,取东州、马根单二处”。
即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南大东州。明成化中置,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为努尔哈赤军攻克。
明置,属抚顺千户所。即今辽宁抚顺市东南大东州。明《辽东志》卷3:东州堡“官军五百二十六员名,奉集堡可屯兵,白隆山可按伏”。《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定辽中卫:东丹(州)堡“在司东百二十里,其相近者有白泽山”。后金天命三年(1618),癸卯,努尔哈赤统兵攻明,“令左四旗兵,取东州、马根单二处”。
即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南大东州。明成化中置,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为努尔哈赤军攻克。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 卷19富平县: “秦穆公城在县南三十里。南面、西面崇一丈五尺,东面、北面无墙。”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
一名安泽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后汉书·孝安帝纪》:元初二年(115),“修理西门豹所分漳水为支渠,以溉民田”。李贤注:“所凿之渠,在今相州邺县(今临漳县西南邺镇)西也。”《寰宇记》卷55邺县:西门
即今四川开县西北高桥镇。《方舆纪要》卷69东乡县 “深溪关” 条内: “高桥关在县东四百里。” 民国 《宣汉县志》 卷10: 高桥关 “在县东南二百里,接夔州开县界,岭路峻绝,为邑要地。按 《太平寰宇
清改丰宁长官司置,属都匀府。治所在今贵州独山县西南上司乡。后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独山县西南上司。属都匀卫。弘治七年(1494年)改属独山州。清末废。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清嘉庆 《高邮州志》 卷1: 清水潭 “在州治北二十里运河堤旁,地势低洼,当河、淮下流之中,屡筑屡决。康熙三十五年改建石工,始为完固”。镇在清水潭口。
明置,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9石砫宣抚司:“《志》云:司东北百四十里有山形如张盖, 俗曰石凉伞,……有石潼关。”《清一统志·石砫厅》:石潼关“在厅西(东之误)北六十里石
一名瑶冈岭。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寰宇通志》 卷60郴州: 浦溪山 “在兴宁县 (今兴宁镇)东南六十里。顶有天鹅池、龙须带、刘江仙祠”。《方舆纪要》 卷82: 浦溪山“高万丈,周二百里。顶有雁池,俗名
亦名含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水经·涑水注》: 洮水 “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又西合津水”。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后。《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叠泉“其泉下注盘石,三叠而后至地,亦名三级泉。游者谓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水,下级如五龙走潭,真天下绝景,非谷帘双瀑所可方”。又称三级泉、水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