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
①唐贞元四年(788)改宿城县置,属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大和四年(830)改为天平县。
②辽太祖以东平寨置,为同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南四十里中固镇。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铜山县。
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属海龙府。治所在大度川(今吉林辉南县东南七十里抚民镇)。后迁治今东丰县。1914年改为东丰县。
④1913年降东平州置,属山东东临道。治所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2年迁今治东平镇。
(1)古县名。辽置,治今辽宁省开原市南。为同州治。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更名铜山县。(2)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于东围场大度川地置,治今吉林省东丰县。属海龙府。1914年因与山东东平县重名,以该地旧名东流水,当时与西十县同时放荒,故改名东丰县。(3)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属泰安市。面积 1341 平方千米。人口77万。辖8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平镇。秦置须昌(治今埠子坡村)、无盐(治今无盐村)等县,同属薛郡。西汉置东平国,名取《尚书·禹贡》“东原底平”之意,治无盐县。东汉因之。北齐废须昌县入无盐县,并改无盐县为须昌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徙须昌县还旧治,原无盐县地改置宿城县,同属郓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徙郓州治须昌。贞元四年(788年)改宿城县为东平县,徙入州城。太和四年(830年)改为天平县。六年省入须昌县。五代唐改须昌县为须城县。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河决郓州王陵埽,侵迫州城,乃徙州城于今州城镇,须城治所随迁。宣和元年(1119年)改郓州为东平府。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为东平路。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复为东平府。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东平州,省须城入之,属济宁府。十八年改属兖州府。清属泰安府。1913年废州置县,属济西道(次年改称东临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属泰西专区。1946年属冀鲁豫行政区第二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七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平阴县并入。1960年析置平阴县,东平县撤销。1961年复置东平县,属泰安专区。1967年属泰安地区。1982年县治自州城镇迁此。1985年属泰安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北低槽和鲁中山区的西南边缘丘陵。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甘薯、大豆、棉花、花生、谷子、杂粮、蔬菜为主。工业有化工、纺织、机械、酿造、造纸、工艺美术、食品加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105、220国道和072省道贯穿县境南北。水运以黄河运输为主,沿黄河可上航至河南省刘庄,下航至黄河入海口。名胜古迹有腊山、白佛山石窟。“黄石悬崖”、“龙山圣井”、“月岩爆雪”、“稻蒲荷香”等著名古八景,至今风采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