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郡
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临潼城 (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里潼郡村)。辖境相当今安徽灵璧、泗县等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复置,北齐改为潼郡。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置,治临潼城(今安徽灵璧县东北)。辖境约当今安徽省灵璧、泗县二县及河南省宁陵县部分地。属睢州。北齐改名潼郡。
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临潼城 (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里潼郡村)。辖境相当今安徽灵璧、泗县等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复置,北齐改为潼郡。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置,治临潼城(今安徽灵璧县东北)。辖境约当今安徽省灵璧、泗县二县及河南省宁陵县部分地。属睢州。北齐改名潼郡。
在今山东肥城市南夏辉。《春秋》:桓公三年(前709),“齐侯送姜氏于讙”。杜注:“讙,鲁地。济北蛇丘县西有下讙亭。”《水经·汶水注》:“蛇水又西南径夏晖城南,经书齐侯于下讙是也。今俗谓之夏晖城。”
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大黄集乡。旧属东明县。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直隶省东明县东南有大黄集。
元代于夜苴部置,属罗雄州。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明永乐初改属曲靖府。《明一统志》卷87曲清府亦佐县:“号夜苴部,后讹为亦佐。”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罗平州。古县名。元初置,治今云南省
①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古城。东汉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改称西平昌县。北魏永熙二年(533)复还故治,仍名平昌县。北齐天保七年(556)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五代唐改名德平县。②西汉
在今广东英德市东北高桥村。《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 “虎尾径营” 条内: “ 《志》 云,县境江道上达韶阳,则有高桥、观音坑诸营,弹压上游。”《清一统志 ·韶州府》: 高桥营 “在英德县北弹子矶上,
亦作龙安镇。又名靖安镇。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龙湾市“在上元县金陵乡,去城一十五里”。《明史·太祖纪》:元至正十二年(1352),陈友谅“至龙湾”,太祖“乘雨夹击,大破之。友谅乘
又名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修建国寺。后废为宅园。唐神龙初僧惠云重建。延和初,睿宗以旧封相王,改为相国寺。北宋至道中,太宗御题额改为大相国寺。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
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隆兴镇。清光绪 《合州志》 卷4: 隆兴场 “距城七十里”。
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寰宇记》卷133褒城县:“汉阳关在县西北,即汉时所立,蜀先主时破魏军杀大将夏侯渊于此也。”
秦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榆次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废。景明元年 (500) 复置榆次县。北齐废,移中都县治此。隋开皇十年 (590)改中都县为榆次县,属并州。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