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思藏十三万户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在西藏地方的建置。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吐蕃萨迦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命掌全国佛教事务;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即释教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以专司吐蕃军民事务,定院使秩从一品,命帝师领院事。宣政院在西藏置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孙(阿里三围)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秩从二品,宣政院派员入蕃,清查乌思藏户籍,又命帝师荐举一人为本钦(长官),封为“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以佐其事。依据此次清查,分封乌思藏各地僧俗领袖为万户长,秩正三品,佩虎符,定额为十三,故称乌思藏十三万户。乌思地区(前藏)封万户六个:(1)止贡(即迷儿军、必里公、必里工瓦、止等,治所在墨竹工卡县直孔);(2)帕主(即伯木古鲁、帕木竹、帕木主巴、帕等,治所在乃东县泽当东北);(3)嘉玛(即加麻瓦、嘉哇、嘉等,治所在墨竹工卡县嘉玛赤康);(4)雅桑(即牙里不藏思八、雅桑巴、雅等,治所在乃东县雅桑);(5)蔡巴(即搽里八、蔡等,治所在拉萨市东郊茶公堂);(6)恰域(即札由瓦、恰拉主、恰等,治所在隆子县东南加玉),共万户六。藏地区(后藏)封万户六个:(1)拉堆洛(即洛,治所在定日县谢噶尔);(2)拉堆绛(即绛,治所在昂仁县);(3)曲弥(即出密、曲等,治所在日喀则市曲弥);(4)夏鲁(即沙鲁、夏等,治所在日喀则市夏鲁);(5)绛卓(即襄卓、襄等,治所在南木林县);(6)古尔摩(即古尔,治所在定结县古尔莫)共万户六。乌思、藏之间封万户一:羊卓(即俺不罗、俺卜罗等,治所在羊卓雍湖以西浪卡子县)。合计十三万户。由于各万户之间时有战争,彼此消长,而定额限定十三,故在史籍文献中随时间推移,其万户名称不尽一致,故除此以外尚见有其他万户名称者,如:唐波且(即汤卜赤八、汤波且巴、汤等,治所在穷结县)、达垅(即思答笼剌、达垅巴、达等,治所在拉萨市)、拉(即俄里,治所在萨迦)、拉主(一说即达垅)、罗达洛、甲域主巴(一说即恰域)、嗸笼答剌(一说即绛卓)、琼扎贝尔,等等。元末帕主万户兼并邻部,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乌思藏大部,受顺帝封为大司徒,取代萨迦实权。明初仍依元制分封乌思藏万户亦额定十三,但已名存实废。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所辖之地,约当今沿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之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所辖各县。


猜你喜欢

  • 虚仁驿

    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6武定军民府: 虚仁驿 “在府北。《图经》: 府北有勒站及虚仁、环川、姜驿等站,达于四川会川卫境,自昔往来通道也”。

  • 采石戍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南齐书· 陈显达传》: 东昏侯永元元年 (499),“显达率众数千发寻阳,与胡松大战采石,大破之,京邑震恐”。《陈书·后主本纪》: 祯明三年 (589)正月乙丑朔,

  • 仓步水

    即今广东高明市南之高明河。《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明县:仓步水“在城南。一名沧江,亦名沧溪。源出老香山,东流二十里有云宿水流合焉,又东二十里合文储、歌乐诸溪,又东南流,远近大小诸溪次第流入焉。至县

  • 罗越国

    古国名。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一带。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新唐书·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 (海峡) 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南岸则佛逝国。” 海峡即满剌加海峡。

  • 辋山

    ①一名玲珑山。在今河南禹州市西。《清一统志·开封府一》: 玲珑山 “在禹州西六十里。一名辋山。涌泉水出于此。山石多孔,如雕凿然”。②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寰宇记》 卷112江夏县:“辋山在县东南二百七十

  • 平田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乌径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南雄市东南乌径。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巡检司于此,清因之。明清皆属南雄府。

  • 旧县镇

    ①在今河北枣强县东三十四里前旧县村。隋唐及北宋时为枣强县治。金废为镇。②即今河北盐山县西南旧县。旧属乐陵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③即今山西河曲县南旧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④一称县市镇。即在今安徽繁昌县西

  • 飞浮山

    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黄河中。《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旧志》:“俗传与河水为升降,故名。上有子夏石室。”

  • 金雀山

    在今山东临沂市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金雀山 “在兰山县 (今临沂市) 南三里。《府志》: 其西为银雀山。东西对峙,环护府治。中有桃花洞,下有泉,南流为阳明河”。

  • 浦峪路万户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改蒲峪路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北金城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及呼兰河流域。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