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华山

九华山

①即覆舟山。又称小九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太平门西侧。山顶有三藏塔,塔下葬有唐玄奘的部分顶骨。现已辟为九华山公园。

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西接贵池市,南接石台县。《寰宇记》卷105青阳县:九华山“旧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李白与高霁、韦权舆等有《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由李白首唱:“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后又有《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华之名,遂广为流传。唐开元间,新罗僧金乔觉来此,定居化成寺。贞元间圆寂后,被尊为地藏道场。经宋及明,大兴寺院,发展为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③在今福建莆田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6兴化府莆田县:九华山在“府北十里。由县之西南诸山而来,至延寿溪,九峰攒簇如莲花,故名。亦名陈岩,以昔有陈姓者隐此也。亦曰陈仙山”。


(1)在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西侧、玄武湖东南岸。以山麓昔有小九华寺而名。一称小九华山。以山形似覆舟,又称覆舟山。六朝时又称龙舟山、玄武山,为帝王游乐之地。山上诸胜后毁于兵火。现山上有五层方塔三藏塔,1944年建,葬唐僧玄奘的部分顶骨。(2)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有九十九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九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 1341 米。《太平御览》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因唐著名诗人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从此更名九华山。《太平寰宇记》:“九华山在县南二十里。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名胜古迹遍布其间。唐刘禹锡赞其“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开发始于东晋隆安年间。唐开元间(一说永徽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地藏)来此,辟地藏王道场。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旺。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现尚存化城寺、肉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6300余尊,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等文物 2000 余件。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九华山景区示意图


猜你喜欢

  • 乱礁洋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北、舟山市普陀区南东磨盘洋。《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定海县“海”条:“由东而南接象山县界,《志》云:……乱礁等洋抵象山县之钱仓所而止, 皆嘉靖中控御倭夷处。”即今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外磨

  • 休纳县

    蒙古至元七年(1270)置,后为新兴州治。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元至元中废入州。1914年改新兴县复置,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1914年《地学杂志》第45期载,“查该县县治旧为休纳县城,元初

  • 矩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南宋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贵州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龙里、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南宋后废。

  • 乐安郡

    ①东汉本初元年(146)改乐安国置,治所在高菀县(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西晋初改为乐安国,元康中复为郡。南朝宋移治千乘县(今山东广饶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广饶、高青、寿光等县市地。隋开皇初废。②南朝

  • 桥江市

    即今湖南溆浦县东二十里桥江镇。清光绪《湖南通志》 卷1溆浦县图: 县东有桥江市。

  • 新安山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一百里新安乡境。宋淳熙 《新安志》 卷4祁门县 《山阜》: 新安山 “在县西九十里。高四十仞”。《明史·地理志》 祁门县: “西有新安山。” 《方舆纪要》 卷28祁门县: 新安山在 “

  • 榔坪市

    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三十八里榔坪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长阳县西北有榔坪市。

  • 渟泉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渟泉 “在钱塘县孤山麓圣因寺。寒碧一泓,澄彻可鉴,康熙四十六年圣祖御书 ‘渟泉’二字,勒石”。

  • 喇嘛甸子

    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

  • 子长县

    1942年改安定县置,属陕西省。治所在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为纪念谢子长烈士而命名。在陕西省北部、秀延河上游。属延安市。面积 2405 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辖8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