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山

五山

①在今安徽贵池市东南六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7贵池县:五山“孤峰独出,其下散为五支,联络相属,巍然为群山之长”。

②又名五峰山。在今广东顺德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顺德县:五山在“县东北二里。有五峰:一曰拱北,二曰华盖,三曰安东,四曰登俊,五曰迎晖,环列如星”。又《清一统志·广州府》:华盖山“在顺德县南半里,又有安东山、迎晖山、登俊山、锦岩山,在县东北,皆高十余丈,五山环列,累累如五星,总名五峰山”。

③在今四川荣县西北。《方舆胜览》卷64绍熙府:五山在“州北。凡五山:以西为上,州治据其首,州学次之,嘉祐寺又次之,天庆观又次之。东郭外东岳祠又次之。州之西北曰凤鸣山,州之西南曰浮图崖,相连如画屏”。《方舆纪要》卷72荣县:凤鸣山,“《志》云:自县治北至县治西南之浮图崖,有五山相连,亦曰五山”。


区片名。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部、五山路中段,北与沙河镇长村相邻,南至广九铁路。因该处山塘为五个山头环绕,喻“五马饮泉”,故名。原是荒山野岭。1925年广东大学在此建农场,1934年中山大学迁此,并渐成圩镇。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为多路公共汽车总站。


猜你喜欢

  • 龙安县

    ①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阴平县置,为龙安郡治。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北周复改为阴平县。②唐武德三年(620)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元和志》卷33龙安县:“因(龙安)山为名。

  • 宁丰城

    北宋改丰州置,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丰州:“政和五年,赐郡名宁丰。”

  • 安庆军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置,治所在怀宁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置,治怀宁县(今安徽潜山县)。庆元元年(1195年)升为府。

  • 伏龙山

    ①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六十余里龙山镇。宋《宝庆四明志》卷18定海县:伏龙山在“县治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伏龙山“首尾跨东、西两海门,状如卧龙。南去龙山所十里,屹临水漈,为舶必由之道,盖

  • 邻山

    亦作潾山。在今四川邻水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62渠州:邻山,“《元和郡县志》:在邻山县西四十里。此山重叠,邻比相次,迤逦南尽县界。此山出铁”。《寰宇记》卷138邻山县:邻山“在县西四十里。此山重叠邻

  • 十八涧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1:“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民国《西湖新志》卷2:“当其穿绕林麓,并括细流,不知凡几,约而举之,乃以十八为数。”近代与“九溪”合称“九溪十八涧”,为杭州胜景之

  • 云门镇

    北宋置。属石照县。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三十里云门镇。在重庆合川市中部、嘉陵江左岸。面积75.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云门,人口6250。以镇东有一山,高挺险峻,常有白云缭绕,如天然门户,故

  • 大安溪

    ①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安居河)。《舆地纪胜》卷159合州:大安溪“在铜梁县北二十余里,溪深多鲤,金鳞赤尾”。民国《铜梁县志》卷2:大安溪“一名关溅溪,又曰安居溪。孟知祥王蜀时,改名禁溪。为涪江经

  • 勐 (猛) 丁寨

    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老勐。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 置猛丁寨土寨长。

  • 铜城山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铜城乡西。《寰宇记》 卷151渭州潘原县: “铜城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