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县
隋大业元年(605)升井研镇置,属陵州。治所在今四川井研县南来凤乡。《元和志》卷33井研县:“井研盐井在县南七里。(井研)镇及(井研)县皆取名焉。”三年(607)属隆山郡。唐武德初属陵州,四年(621) 移治今井研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属陵井监,宣和四年(1122)属仙井监。南宋隆兴元年(1163)属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仁寿县。元末明玉珍复置。明洪武初属成都府,十年(1377)又废入仁寿县,十三年(1380)复置。清雍正五年(1727)属资州。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自北周以来,县产井盐,至今不衰。南宋著名学者李舜臣及其子李性传、李道传、李心传,清末经学家廖平为井研县人。
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乐山市。面积840.53平方千米。人口41.4万。辖9镇、17乡。县人民政府驻研城镇。北周置井研镇。隋大业元年(605年)升为井研县,治今县南,属隆山郡。《元和郡县志》井研县:“隋大业五年(应为元年)因井研镇立县,取镇为名。”唐武德四年(621年)井研县治由来凤迁治研城(今治),属陵州。北宋属陵井监,南宋隆兴后属隆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入仁寿县。元末,明玉珍大夏政权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省入仁寿县;十三年复置,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属资州直隶州。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乐山专区。1968年属乐山地区,1985年属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低山丘陵区,县境北部为龙泉山西南段。茫溪河纵贯中部,右纳中秋河,左汇月波河,西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籽、棉花等。为省蚕茧、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梅家湾柑子”为清乾隆年间由台湾引种。有石膏、石灰石等矿,盐储量丰富。工业有氮肥、水泥、丝绸、食品等。所产竹编炕席、晒席著名。内峨、成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三江白塔、明陈效墓、千佛岩及竹园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