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今江西弋阳县东南双港。清光绪《大清一统舆图》:弋阳县东南有“双港”。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双港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方山,二流并导,出桃林,逾西井,过罐子口,入洞庭湖
即今江苏海安县东西场镇。旧属如皋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东部、栟茶运河畔。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场,人口 7300。明为盐场,设西场司。后成集镇,因与东场相
一名长桥。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桥长一千二百丈。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中间三孔较高,可通行大船。明陈循 《重建宝带桥记略》 云: 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以为名。又称长桥
即今山西灵石县南仁义乡。《宋史·杨廷璋传》:五代周世宗时,“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即此。即今山西省灵石县南仁义镇。相传刘武周所筑,山崖壁立,四面堑削,地势险要。《宋史·杨廷璋传》:周世宗时
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十里段店镇。 明刘 《历乘》 卷5: 段店在 “城西十八里,长清必由之路”。1984年设镇。
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在旧城北筑,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乌鲁木齐厅治。三十七年(1772) 于迪化西八里筑满城,一名巩宁城,为迪化州治。旧城称汉城,驻绿营。同治初满城毁。光绪六年 (1880)
又作曲错、丘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六十四里处。藏语意为富裕。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清乾隆十五年(1750)置,属山西朔平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永兴乡。光绪十年(1884)升为直隶厅。1912年改为宁远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宁朔卫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西南田家镇。
①北魏孝昌三年(527)置,治所在定陶县(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后徙治左城(今曹县西北六十里旧曹州城)。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东明、曹县等地。北周改为曹州。②南朝梁大宝元年(550)侯景改秦州
地区名。指今河南陕县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 (即陕陌,在今陕县西南) 而治,陕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元和志》 卷6陕州: “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公羊传》曰: 自陕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