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场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仁和场在“治北一百二十里”。
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清光绪《西充县志》卷2:仁和场在“治西四十里”。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仁和场在“治北一百二十里”。
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清光绪《西充县志》卷2:仁和场在“治西四十里”。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二十里女水之南。元于钦 《齐乘》 卷4: “后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青州,筑此城,因有索头村。” 南朝呼辫发为索头,呼魏为索虏,故名索头城。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北。北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居庸关。《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延庆卫在“州东南四十里居庸关口,本名隆庆卫,建文四年燕王置卫于此。隆庆初,改今名。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废。明
即今山东冠县东桑阿镇。北宋于此置桑桥镇。清道光 《冠县志》 卷2 《镇堡》: “桑阿镇在县东三十五里。”在山东省冠县东南隅。面积112.3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桑阿镇,人口2300。因植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南二十五里后奕镇。清乾隆《永清县志》图:东南有后奕。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又称聚宝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南,聚宝门外。《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建业南有长陵,名曰石子冈, 葬者依焉。”宋《景定建康志》卷17“石子冈”条引《图经》云:“俗说此冈多细花石,故名石子冈。”《陈书·
元置,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龙兴陆路:正东土坊。”
即今云南中甸县大中甸坝子。元代称大旦当,属丽江路。《元一统志》临西县:“东北至吐蕃大旦当拔著七十里。”“旦当”为藏语“建塘”的音译转写,意为胜利坝或王子之地。
北周改射江县置,属昌城郡。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金华镇。《元和志》 卷33射洪县: “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隋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天宝初属梓潼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由阳城县北部析置,治大宁(今山西阳城县北大宁)。1945年4月撤销,与阳南县合并,复置阳城县。旧县名。太岳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山西省阳城县北部析置。以位县北得名。治今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