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山
又名岩山、洑波岩。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北抵伏波山缘”。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伏波岩,在离江之滨,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凿通透,户牖旁出,有悬石如柱,去地一线不合,俗名马伏波试剑石。前浸江滨,波浪汹涌, 日夜漱啮之。”东麓有还珠洞,洞前石脚插入漓江,为绝胜处。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
又名岩山、洑波岩。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夹城“北抵伏波山缘”。南宋范成大《桂林虞衡志》:“伏波岩,在离江之滨,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凿通透,户牖旁出,有悬石如柱,去地一线不合,俗名马伏波试剑石。前浸江滨,波浪汹涌, 日夜漱啮之。”东麓有还珠洞,洞前石脚插入漓江,为绝胜处。有唐代摩岩造像二百余尊。
①春秋狄人所建。又称鲜虞国。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初期建都于顾(今河北定州市)。公元前406年为魏所灭。寻又复国,迁都灵寿(今灵寿县西北)。公元前323年与韩、燕、宋同时称王。公元前296年为赵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大玉山在“县(今南丰镇)西三十五里。高百三十丈,周三十余里。青碧如玉。其旁为小玉山,高八十余丈,周五里,形势突兀”。
一名古雷山。在今福建漳浦县南古雷 (古雷头)。《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漳浦县 “梁山” 条下: “又东南三十五里曰鼓雷山,断岸千尺,下瞰大江。潮至,怒涛急浪,其声如鼓如雷也。”
即陆口镇。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四十八里陆溪镇。《清一统志·武男府二》:陆口镇“在嘉鱼县西南。今名陆溪口。三国吴以此为控制要地”。即“蒲圻口”。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大塅镇。清时设讯。
北宋置,属西充县。在今四川西充县西三十里。
简称埠口街。即今河南社旗县南十六里埠口。旧属唐县。清乾隆《唐县志》卷1《集镇》:“邓家埠口,县北七十里。”
在今江西吉水县南。《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天狱山“在吉水县南五十里。一名黄原岭。相传此山镇伏奸宄,上有地方广丈许,履之觉下虚如鼓声,俗谓之鬼监,故曰天狱”。《清一统志·吉安府一》:天狱山“一名黄冈岭
在今江苏赣榆县西。《水经·淮水注》: “游水又北径祝其县故城西……游水左径琅邪计斤县故城之西。《地理志》 曰,莒子始起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
亦名濊河。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后汉书·邓寇传》:“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遂罢其役。”即此。